▲ 宋静江府城图碑刻

南宋理宗咸淳八年(1272)石刻。上载宋宝祐六年(1258)以来,静江府(今桂林市)为防御蒙古军队入侵,前后4次所修城防工事的平面图。现存广西桂林市鹦鹉山崖壁上。是研究中国古代城防史和桂林市发展史的重要史料。

图面高2.82米,宽2.93米,无图题。据咸淳八年章时发撰《静江府修筑城池记》石刻,知其刻于是年。图上方有高0.3米的横栏,刻修城经过及工料费用,共楷书113行。栏下即单线阴刻的城图。据图示,传为唐李靖始筑的子城,平面为矩形,东、南、西三面各开一门,干道呈丁字形。

府治在横街之北,正门谯楼为有两个门洞的“双门”。宋至和二年(1055)余靖所筑外城平面亦是矩形,东城墙为子城的东墙向南北延伸而成,其余三面城墙包在子城之外。外城东西各二门,南北各一门。1253年蒙古军队占云南,广西成为南宋的西南前线,开始大力修筑城防。参阅图上方文字,知1258年李曾伯在城北叠彩山一线筑新城,开城壕,包独秀峰于城内;其后朱禩孙在西城外加筑重城和城壕,赵与霦修筑沿江泊岸石墙;咸淳五年至八年胡颖在新筑的北城外藉宝积山、宝华山、粟家山等制高点再筑新城,城内建营驻军。

▲ 鹦鹉山南山腰亭里山壁上刻有《静江府城池图》

经数次兴建,在静江府建成了北倚诸山,东临漓江,由城壕、羊马墙、月城、重城组成的纵深防御设施。图中的城墙都画作块石墙基,砖包墙身,有垛口和女墙。城身有突出的马面,上建敌楼,标名“硬楼”;隔一定距离或在转角处建弧形的敌楼,标名“团楼”。

城门都做砖石券洞,上建门楼。瓮城为方形,正面建敌楼,标名“万人敌”,即明以后箭楼的前身;不设瓮城的各门,在门外建有影壁状的护门墙。沿城壕建开有射箭孔的羊马墙。门外壕上建两段桥,中建小堡,前后设吊桥,标名“拖板桥”,桥前岸边建半圆形的桥头堡,即“月城”。

宋代城防设施有较大发展,在《武经总要》、《守城机要》和其他史料中均有记载,此图可与诸书互证,以了解各种设施的形状和用法。其中城门用券洞和瓮城用箭楼以此图所示为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