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和辽宁省文化演艺集团(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承办,辽宁省博物馆协办的“玉出红山——红山文化考古成就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展期三个月。

本次展览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考古工作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与辽宁地区文博机构开展国内交流系列展览的精品之作。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农涛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省文旅厅(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厅长张克宇,省文化演艺集团党委书记、主任韩伟,党委常委、副主任、省博物馆馆长王筱雯出席开幕式,开幕仪式由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单威主持。

展览的举办紧扣习近平总书记9月28日关于考古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为宗旨,以“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提供坚强支撑”为内核,以辽宁域内红山文化科学考古发掘的文物为基础,以红山文化研究的学术成果为理论支撑,运用先进的陈列展示手段,将红山文化出土的精美文物呈现给广大观众,让观众欣赏和了解距今约6500—5000年前西辽河流域最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

此次展览是辽宁出土红山文物首次系统性地在国家博物馆展出,也是省博物馆首次与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辽宁文化精品展,共展出文物164件(套),其中152件(套)来自辽宁省博物馆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红山文化代表性玉器如玉玦形龙(玉猪龙)、玉C形龙、玉勾云形器、玉斜口筒形器、玉人、玉凤等文物均在展览中展出,展示了辽宁几代文物考古工作者在红山文化考古发掘与学术研究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揭示了红山文化在五千年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关键地位和重要作用,彰显了辽宁深厚的文化底蕴,让观众进一步了解辽宁历史,再次向全国观众展示“辽宁有国宝、辽宁有历史、辽宁有文化”。

展览通过考古现场图片、墓葬遗址复原、建筑过程动画、出土文物3D展示等多样化、高科技的展览手段,将人们带回新石器时代,以新的视角和方式阐释文物中隐含的人文精神及丰富内涵,不仅让观众领略到中华五千年前的艺术高峰,而且望见了中华文明继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之外的又一个源头。

展览在国博的成功举办,必将使全国观众领悟多元发展的辽宁,读出这片土地的崭新形象和文化自信。同时,省内文博机构与国家级平台的合作,必将共同构建高层次、大视野、全方位融合发展的大格局,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共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展览信息

地点:国家博物馆 北9展厅

启幕:2020年10月17日

第一单元丨礼重在祭

红山文化发现有多处祭祀遗址,或仅由祭坛组成,或与墓地共存,其中牛河梁遗址内同时建有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墓群,是最高等级的祭祀遗址。在这些遗址中出土了人物、动物塑像等与原始宗教崇拜有关的遗物,是红山先民自然崇拜、神灵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反映,对中华文明起源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牛河梁遗址女神庙

▲ 小型陶塑女性立像

第二单元丨唯玉为葬

红山文化墓葬为积石冢形制,表现出等级分明、形制规范和内涵丰富的特征,是中国墓葬史上具有标志性的实例。积石冢墓随葬品多为玉器,极少见石器和陶器。这种以玉为葬的习俗,与王国维先生阐释“礼”(禮)字初意为“以玉事神”极为吻合。

▲ 玉玦形龙

▲ 碧玉C形龙

第三单元丨文明曙光

红山文化不仅传承了本地区前红山诸文化和相邻地区较早文化的因素,而且与同时期的其他考古学文化进行了广泛的交流,是五千年前中华大地上如满天星斗般文明火花中耀眼的一束,成为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之一。

▲ 类龙纹陶片(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