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黄河下游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位于山东省滕县东南约25公里处。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1978~197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滕县博物馆两次发掘。有人认为该遗址的主要遗存属于青莲岗文化,有人则提出了北辛文化的命名。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大约在公元前5400~前4400年。

遗址的发掘,对于研究大汶口文化的渊源和探索山东中部、江苏淮北地区的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存,具有突出的意义。

▲ 北辛文化 陶鼎

北辛遗址出土物中最能反映文化特点的是陶器。有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前者多呈黄褐色,陶质较软;后者以红陶或红褐色陶为多,陶质较硬。

纹饰有堆纹、篦划纹、压划纹、乳钉形纹、指甲纹、锥刺纹,还有少量的带状彩纹。其中堆纹颇具特色,常以数条窄短的泥条成组排列,构成各种纹样。

▲ 陶石磨盘、石磨棒

代表性器形有釜形锥足鼎、敞口浅腹釜、小口短颈双耳罐、深腹圜底罐、浅腹圜底或平底钵、 深腹红顶碗和支座等。打制石器占相当数量,制作虽较简单,但造型规整,有敲砸器、盘状器、斧、小铲和刀等。

磨制石器有铲、刀、镰、磨盘、磨棒、磨饼、斧、 锛、凿、匕首和杵等。完整石铲以长方形的居多,磨盘以平面呈圆角三角形无足的为主,罕见带矮足的。

▲ 北辛文化 红陶壶

骨角牙器丰富,有镞、镖、鹿角锄、凿、锥、针、匕和笄等。还有蚌铲、蚌镰、蚌镞和陶锉、陶网坠等工具。

从北辛的文化遗物和在一些陶器底部发现粟糠印痕来看,当时以原始农业为主,还饲养猪、鸡,狩猎和采集经济也占一定比重。

▲ 北辛文化 蚌锯

与北辛同类的遗存,有山东的滕县孟家庄、兖州王因底层、泰安大汶口底层和江苏邳县大墩子遗址下层等。根据在有些遗址中大汶口文化墓葬打破或叠压北辛文化遗存的地层关系,可以确定北辛文化早于大汶口文化。

▲ 北辛文化 猪嘴形陶支座

北辛一类遗存中,某些釜、盂形鼎、小口双耳罐等,与大汶口文化早期的同类器物有演变关系。大汶口文化当渊源于北辛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