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20年11月24日开展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南14展厅

展览简介:

中国国家博物馆从馆藏数以千计馆藏铜镜及相关文物中精选而出260余件(套)展品,完整地串联起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脉络,系统展示铜镜的历史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文化价值,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意识、价值取向以及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深刻揭示中华文化的广泛影响力。

展览通过历史脉络和专题展示相结合的形式,综合运用多种新技术手段,系统呈现了铜镜在古代中国的发展历史、制作工艺、贸易流通和铭文装饰,生动再现了中国古代铜冶铸技术的非凡成就。展览共分为7个单元:

01 鉴于止水——早期的日常正容

从早期智人阶段到现代人出现,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进入到新石器时代,各文化类型几乎都有不同质地的装饰品。当时的人们常常通过自然界平静的水面或容器内静止的水面,也可能借助早期金属器光洁的表面映象,来满足不断增长的照面装扮的生活需求。

02 清质昭明——铜镜的历史

在公元前三千年至两千年,随着青铜冶炼技术的进步,铜镜陆续出现在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等文明的日常生活中。到公元前一世纪中期以前,钮式铜镜在亚欧大陆的多处文明地区使用,各个文明之间可能存在交流传播的途径。中国古代铜镜最早出现于新石器时代的齐家文化,经过商周到明清时期的漫长发展,在造型和纹饰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

03 湅治铜华——铜镜的制作与流通

中国的金属铸造工艺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先民们很早就掌握了铜镜铸造和加工技术的基本流程,并在不同时期制作出使用特殊技术和材料的特种工艺镜。铜镜最初由官方机构监督铸造,而民间手工作坊的陆续出现,则推动了铜镜作为一般商品在市场的广泛流通。铸镜中心和类似商标的镜铭的出现显示了铜镜流通的市场化程度。

04 清光宜远——铜镜与中外文化交流

铜镜的对外交流可上溯到战国时期。除少量铜镜作为商品传播外,更多的铜镜可能通过馈赠、随身携带等途径流通到中亚、东亚、东南亚等地。铜镜的制作技术也传播过去,促进了当地铜镜的制作生产,具有鲜明中国艺术特色的铜镜图案和形制被模仿和改造。伴随着丝绸之路的开辟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兴盛,中国铜镜开始吸收外来文化因素用于装饰,为原有的装饰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使铜镜这一日常生活用具散发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广彩。

05 玉台影见——铜镜的功用

铜镜与古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照面用具,与其有关的奁盒、妆具等各类用品随处可见。墓葬中也常见作为日用随葬品或被赋予宗教含义的铜镜,道家认为可以照物的铜镜或许有特殊的法力。不同时期吉祥镜铭折射出当时民众的美好愿望与寄托。

06 刻镂文章——铜镜的艺术

在数千年的演变发展历史中,中国古代铜镜镜背装饰呈现出迥然不同的时代艺术特征。这不仅与铜镜的材质、尺寸、技术等因素有密切关系,也是各个时代文化风尚的真实反映,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古代铜镜艺术。

07 莹质良工——照面用具的新发展

约在明末清初,玻璃镜传入中国。与铜镜相比,玻璃镜具有制作方便、鉴物清晰、体量轻便等优势。玻璃镜的装饰多借鉴铜镜,而体量较大的玻璃镜则丰富了当时的室内陈设,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