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制作工艺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以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工艺以及贴切的实用价值,在东方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诞生并延续至今。在满足民众生活需求、宗教文化活动,提升艺术欣赏品味的同时,远销世界,深植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仍然感受到陶瓷作为人类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成为当今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收藏艺术品。为了满足市民群众对古陶瓷艺术欣赏需求,吉安市博物馆与高安市陶瓷文化艺术研究中心携手合作,引进“瓷路拾遗”陶瓷撷萃展,展览时间为2021年2月5日至2021年4月5日,位于吉安市博物馆一楼临展厅,欢迎广大市民朋友前来观展。

“瓷路拾遗”陶瓷撷萃展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全面领略我国宋至近现代的陶瓷器。

第一部分为青白釉瓷器。青白釉瓷器是一种釉色介于青与白二者之间的瓷器,始烧于宋代,盛于宋元,止于明早期的洪武或永乐初年。宋人蒋祁的《陶记》和清代刘子芬《竹圆陶说》以及邓之诚《骨董琐记》等称之为青白瓷、影青、映青、罩青、隐青。

▲ 清仿哥釉青花釉里红鲤鱼纹盘

第二部分为哥釉瓷器。哥窑是我国古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一。哥窑瓷器,以其独有的审美视觉及独具匠心的装饰风格,烧成即作为皇宫贡品倍受推崇,并历来为文人雅士所追捧。清乾隆皇帝对哥窑瓷器更是爱不释手,甚至在清宫旧藏的器物底部篆刻有御制诗文。

第三部分为青花瓷器。青花瓷使用矿物钴料绘制出青翠艳丽的色泽与洁白如玉的胎体相互映衬,融为一体,给人以庄重典雅之美感。元代青花瓷器的成功烧造,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之后景德镇各类彩瓷的创烧产生了重大而深远影响。元代青花瓷器通过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输往欧亚大陆和东南亚等地区。明清两代在景德镇设立御窑厂,烧制宫廷用品青花瓷。

▲ 清浅绛彩陶渊明赏菊花鸟金文庚子国难铭文鼎式花尊

第四部分为彩绘瓷器。彩瓷的烧造最早见于汉晋时期的青瓷类器物,主要是用简单褐色点彩装饰器物。到了唐宋和元代最具代表的当属长沙窑、磁州窑和吉州窑等烧制的多彩、褐彩、红绿彩和青花釉里红瓷器。明清在景德镇设御窑厂专烧御用瓷,彩绘瓷器发展为成熟的斗彩、五彩、青花五彩、素三彩、粉彩等名贵彩瓷类。清代晚期至民国烧造的浅绛彩、新彩和水彩,又为彩瓷家族增添了新成员,极大地丰富了彩绘瓷器的艺术性,这在“珠山八友”的作品上更为突显。

第五部分为色釉瓷器。色釉瓷器始烧于宋代,除“五大名窑”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其它窑口烧制的器物因色、形俱佳作为地方贡品入宫,尤其是元代龙泉青瓷产量庞大,通过海上及陆上“丝绸之路”销往世界各地。明清时期,色釉瓷器的烧造有黄釉、绿釉、郎窑红、祭红、豇豆红、珊瑚红以及祭蓝、天蓝等,以景德镇为代表御窑和民窑均有大量烧造。色釉瓷器可谓“赤橙黄绿青蓝紫”诸色琳琅满目。清代的色釉还与窑变釉、青花、甜白等色同时出现装饰器物,极大丰富了色釉瓷器的种类。

这里的每一件瓷器都是一段历史、一个民俗、一种文明的载体,“瓷路拾遗”展虽然鲜见宫廷贡瓷的极致,也少有官府用瓷的奢华,但是所折射出的陶瓷与历史、陶瓷与生活、陶瓷与民俗的浓浓气息,正迎面向您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