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比文艺作品更为精彩,历史的真相总是吸引着人们去关注,何况是来自繁荣浪漫的唐朝……

▲ 上官婉儿墓墓志盖

公元710年六月二十日的深夜,大唐帝国都城长安城内,正酝酿着一场惊天巨变,宿命中开元盛世的缔造者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铲除了弄权的中宗韦皇后一党,同时也终结了一代才女——上官婉儿。1300年后,当我们再次审视这段历史,才发现有很多令人震惊的秘密是不为你我所知的……

2013年9月初,陕西发现上官婉儿墓的消息不胫而走,那个频繁出现在影视作品中的绝代才女与现实发生了直接关联了!短短几天内,网络、报纸、电视,各路媒体紧急出动,上官婉儿成了搜索热词,上官婉儿墓的考古发掘终于浮出水面。

9月9日,互联网上开始传播“考古工作者在陕西咸阳发现了上官婉儿墓……”,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开始怀疑:真的是上官婉儿的墓吗?我的手机和办公电话从午饭后开始,就不断接到求证消息真实性的电话。此后连续几天,我都忙于回答记者们的各种问题并公布考古发掘的各项信息,结结实实做了一次广泛的考古科普。

其实,我能理解公众对这项考古发掘的关注。作为一个隋唐考古和历史的研究者,我大抵对那个时代的脉络和历史人物还是有所知晓的。毕竟在七世纪末到八世纪初的30多年里,有三个女人的光辉笼罩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的天空,上官婉儿即是其一。关于她的传奇,今天仍旧被历史学家研究和文艺作品改编,被普罗大众所津津乐道,可以说,她是历史名人中的名人。就在我们这个时代,有关于这个历史名人的唯一实物线索——她的墓葬,被发现了。

▲ 墓葬剖视正射影像图

发现上官婉儿墓

洪渎原 —— 一个已经消失的地名,却曾经是北朝至隋唐时代长安城以北的高等级墓葬区,这里埋葬的王公贵族、皇亲国戚不计其数。现在,它即将成为现代化的城市和工业园区。因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需要修建一条园区内的道路,以便开展园区建设和方便今后运营过程中的交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在工程建设实施前对建设用地范围进行考古勘探。

2013年6月,我所供职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这项尚未开工的道路的路基进行考古勘探,勘探结果清楚地显示在路基正中有一座大型的墓葬。该墓有斜坡墓道、五个天井和砖券的墓室,根据墓葬形制,我们初步判断这是一座高等级的唐代墓葬,然而通过考古勘探是无法判断墓主人具体是哪位历史人物(事实上,如果考古发掘中不出土墓志,就根本无从判断墓主人是谁,考古学家只能根据墓葬形制和随葬器物大概判定墓主人的身份等级,仅此而已)。

五个天井的唐代墓葬在以往的考古发掘中较为常见,如果墓主人是历史上籍籍无名的人物,那么很难说会对历史研究产生影响。所以在院内委托我担任领队组织发掘这座墓葬的时候,我并不会感到特别兴奋,对它的价值也没有做出很高的预估——这种规格的唐墓我以前也发掘过不少呢。

▲ 双层砖封门

考古发掘在8月初正式开始,所有的工作都按照程序按部就班地开展。先发掘墓道和天井,墓道东西壁面上涂刷的极薄的白灰浆水,更加使我们确信这座墓葬不是精心制作的产物。因为这个时代的墓葬,壁画制作的好,说明墓葬建造者对墓主人是舍得付出的,而通常五个天井的墓葬应该是皇帝同意由朝廷出资建造,反过来讲墓主人生前的身份就很高贵。在打通过洞后,清理了四个壁龛。壁龛没有被盗,保存良好,龛内放置的全部是随葬的陶俑和陶动物,共170余件。陶俑体型不大,种类也不多,基本没有彩绘,也是这个时代很普通的随葬器物。然后就是发掘甬道和墓室。

▲ 壁龛砖封门

▲ 壁龛清理情况

▲ 壁龛清理情况

从第四天井开始,墓葬的北半部分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第四、第五天井被一个形状不太规则的大坑所打破,这个坑垂直向下,在接近天井底部的位置水平向北深入,破坏掉了砖券甬道的拱顶和墙壁直通墓室。墓室被毁坏的惨不忍睹,顶部已完全塌掉,四面砖墙最高处仅余1.3米,墁地砖被揭的一块不剩,原本墓室西部棺床的位置被彻底铲平,墓室里没有一件随葬器物,棺椁和墓主人的遗骨不翼而飞。根据这种迹象,我们判断这十有八九是“官方毁墓”所造成的破坏。

▲ 墓室内倒塌堆积情况

在唐代,毁墓是常见的现象,而且考古发掘中也曾发现过被官方所毁的墓。最著名的例子是武则天因徐敬业反叛而毁其祖父李勣墓,这在正史上是有明确记载的。李勣墓经考古发掘后,证实曾遭到“发冢斫棺”之祸,墓志都被打碎了。有趣的是,唐中宗即位后又修复了李勣墓,还重新放入了随葬器物和墓志。

▲ 第五天井西壁的典型扰动情况(红线以上是扰坑,红线以下是墓葬原始结构)

令人欣慰的是,甬道内放置的青石墓志基本完好,甚至保持着下葬的时候被放置时的样子。墓志盖上的九个篆字,清楚地说明了墓主人是谁,也终于让全体考古队员由失望而转向兴奋。

▲ 唐昭容上官氏墓志盖拓本

那么,从墓志文的记载中是否能够找到墓葬被毁的线索呢?这不仅是考古学家关心的问题,我想也是所有关注墓葬发掘的人想知道的问题。

决定性的出土物——墓志

我始终认为,墓志是墓葬中最重要的文物,它所占据的是整个墓葬考古信息的绝大部分价值,是一切关于墓葬学术研究的立论基础。具体到唐昭容上官氏墓,试想如果没有墓志的出土,那么我们所能展现给世人只能是普通的墓葬形制、单薄的出土文物,恐怕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去关注这项考古发现了。用一句俗话来讲,“看点”就在这方墓志上。

▲ 唐昭容上官氏墓志

首先,我要解释的是,考古队在正式场合和学术领域内对这座墓葬的命名是“唐昭容上官氏墓”,我们之所以没有直接称其为“上官婉儿墓”,是因为墓志序文中没有名讳,只说“婕妤姓上官”,“婉儿”是两唐书本传中记载的上官昭容的名。墓志是第一手材料,出自当时的人之手,是上官昭容死后两个月之内所做,从历史材料的选择性上讲,墓志文要比后代人编纂的史书可采信程度更高。也许“婉儿”只是上官昭容的乳名,她襁褓丧父,和母亲同被没入掖庭为奴,没有正式名、字也是可以理解的。在唐代的官方文档中,不论身份如何变化,对她的称呼只是“上官氏”。墓志没有写“婕妤姓上官,讳婉儿”,所以我们作为发掘者,遵从唐代人的习惯,对这座墓葬的正式称呼是“唐昭容上官氏墓”。当然,方便起见,称呼该墓为“上官婉儿墓”亦无不可,甚至连标明时代的“唐”字也也可以省去,毕竟历史上只有一个上官婉儿。所谓“昭容”是唐代宫廷中女官的称号,在皇帝“九嫔”中排名第二,正二品阶,是相当高的身份。

这合墓志用高质量的青石制作,呈正方形,高广皆约75厘米,在唐代墓志中可以算作大型墓志。墓志盖面和志石四侧减地线刻牡丹、忍冬、瑞兽、十二生肖,造型优美、錾刻精细,在唐代墓志线刻装饰图案中属难得的上乘之作。墓志盖顶面篆刻“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铭”,即便不读墓志,我也知道,它的主人就是上官婉儿,因为有唐一代被册为昭容而又姓上官的,只有一个人。墓志正文正书982字,措辞工稳,文采华丽,且书、刻俱佳,其书法风格用专家的话来说是“丰腴流美”,符合当时流行的书风。

▲ 墓志侧边十二生肖图案-虎

墓志序文记载了上官婉儿的籍贯、世系(即父祖三代的名讳、官职、事迹等)、简要生平、死因、享年、葬时葬地等信息,序文后是不长的两段铭。序文描述上官昭容出身名门(其祖父上官仪曾任唐高宗宰相),自幼聪颖,才能出众,特别在对待逆党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的态度上,始终保持立场并与其斗争。最后在政变中“遽冒铦锋,亡身于仓卒之际”。她的墓葬是睿宗皇帝下制修建并予以礼葬。

▲ 唐昭容上官氏墓志拓本

墓志文中最关键的话紧接着皇帝制命出现,曰:“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这句话怎样理解呢?按照唐代墓志撰写的惯例,撰文者大多会在序文末尾对出资制作墓志的请托人(一般是志主的子女或家庭重要成员)点名奉承一番,以昭显后者的孝友或慷慨。《唐昭容上官氏墓志》文面上的请托人是当时的睿宗皇帝。但是接下来,撰文者毫不掩饰太平公主痛惜上官氏之死的感情,很显然是特意交代。我们据此认为,上官昭容的礼葬,完全是出于太平公主游说唐睿宗的结果,而实际上葬礼的资助者也正是这位当时说一不二的大唐公主。

墓志所记载的上官昭容的下葬时间是景云元年(710年)八月二十四日,那么墓志的制作时间则在这个日期之前不远。墓志的撰文者在撰写这篇墓志文的时候不可能预知墓葬后来被毁,所以墓志文绝无可能记载这件事。我们遍翻史书,也没有关于上官昭容被毁墓的记载。是谁毁了上官婉儿的墓,又是为什么?这难道会成为一个永远的谜吗?

建墓与毁墓的背后是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

前面说过,根据墓志文的行文特点,我们可以认定上官昭容的礼葬是太平公主一手安排的。那么太平公主为什么要这么做,换句话说,太平公主礼葬上官婉儿有什么目的呢?

首先,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很可能关系密切。根据太平公主的初嫁年代,我们断定两人同龄,而且同时在皇宫中长大。上官婉儿十三岁被武则天擢为才人,之后一直在女皇身边做“秘书”,而太平公主又是武则天最心爱的女儿,两人具备频繁接触的条件。其次,两人很可能具有相同政见并相互利用。上官婉儿曾与武氏过从甚密,而太平公主的第二任驸马武攸暨正是武氏家族成员。太平公主不可能不了解上官婉儿的地位与才能,在政治斗争中拉拢她作为自己的羽翼是明智的选择。

可惜的是,李隆基也洞悉这一切复杂的人际关系,不然他不可能成功。在六月二十日政变的当天晚上,临淄郡王杀入宫中的时候,上官昭容执烛帅宫人迎之,以制草示刘幽求表示她拥护李旦当皇帝,刘幽求向李隆基请求留其一命但后者不许,47岁的上官婉儿被斩于旗下。这是《资治通鉴》所记录的细节。李隆基固然恨上官婉儿勾结武氏残害李氏的行径,但在政治博弈中,仇恨是不能作为行动的理由的,就如同亲情不能阻止杀戮的刀剑一样,这种例子在李隆基之前的唐代已经不胜枚举了。破解太平与上官的联手,使其无法威胁到自己今后的地位,这才是李隆基杀上官婉儿不足为外人道的动机。

▲ 陶立俑

我们可以想象太平公主在听闻上官婉儿死讯时的心情。所有李氏宗亲都恨上官婉儿,而太平公主当时在李氏皇族中仅次于睿宗皇帝排名第二,不能公开批判李隆基的行为。她对这个得到她同意发动政变的侄儿表达不满的唯一方式,是通过她的哥哥为上官婉儿正名并批准为她举行葬礼。从此,上官昭容被认定为太平公主派系。要知道,上官婉儿当年大兴文学,提拔了一大批有才能的文人。太平公主借拉拢死去的上官婉儿表明态度,也能让这些人为她效力。

后来的事情我们都清楚:延和元年(712年)八月唐睿宗传位于太子李隆基;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太平公主因谋逆被赐死。玄宗皇帝下令平毁驸马武攸暨墓,目的是让太平公主死无葬身之地。太平公主被埋葬在哪里,按照什么级别葬的,历史没有记载。被毁的武攸暨墓目前还没有发现,但可能的地点就在上官昭容墓以东8公里的武则天母杨氏顺陵附近,因为已出土的武攸暨的堂兄魏王武承嗣墓志明确记载其“陪葬顺陵”。既然太平公主对死于李隆基之手的上官昭容高调示好,还命人收集她的遗作编纂为二十卷的《上官昭容文集》,已经公开承认上官婉儿是她一党,那么在太平公主谋逆之后,已经死去的上官婉儿仍然逃不脱叛党的命运。在毁武攸暨墓的同时,顺带摧毁附近的上官昭容墓,同样针对的是太平公主。值得注意的是,上官昭容以前的大靠山武三思也被毁了墓。睿宗在即位之初,就“以三思父子俱有逆节,制令斫棺暴尸,平其坟墓。”在八世纪的初页,毁墓和建新墓似乎成了掌权者发泄怨愤和表达态度的极端方式,这种行为背后的政治因素纠缠着几代人对绝对权力的欲望。

想当年,李隆基的堂兄李重俊在杀死武三思父子之后欲杀上官婉儿不成,反倒丢了性命。而李隆基是最终的胜利者,他战胜了除武则天之外唐代最有势力的两个女人。随着太平公主的香消玉殒,唐代开始进入全盛期,开元盛世已经遥遥在望……

▲  陶马

▲ 陶羊

▲ 陶猪

▲ 陶狗

争议的问题的解释

上官婉儿墓发现之后,历史爱好者纷纷发表看法,在媒体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其中也有很多是真知灼见,能够启发思考。作为发掘者,这里我想就若干典型的的问题说说我的看法:

1.上官婉儿的籍贯

《唐昭容上官氏墓志》记载她是“陇西上邽人”,但两《唐书》上官仪本传说:“上官仪,本陕州陕人也。”陇西上邽即今甘肃天水,陕州陕县即今河南陕县,《元和姓纂》又将上官仪一支籍贯定为东郡,即今河南濮阳。之所以两代人所称籍贯有如此大的差别,缘于北朝以来流行的攀附郡望的风气。依《元和姓纂》所记,上官氏总籍“陇西之上邽”,也就是说陇西上邽是上官氏的郡望。上官仪或许自其祖辈以来居住在陕州陕县,但他对外必定自称是陇西上邽人。上官婉儿在得势后为其叔父上官庭璋所请的封爵为“陇西郡开国公”,这就说明其始终宣称自己是陇西上邽人。

2.毁墓迹象的判定

上官婉儿墓遭到大规模的人为破坏,是我们根据考古发掘迹象做出的推断,请注意仅仅是“推断”出的结论,任何掌握可令人信服证据的人都可以质疑甚至推翻这个推断。在当前阶段,考古队所提出的“唐昭容上官氏墓遭到官方毁墓”的推断,是考古发掘资料证据所指向的结论,是目前较为合理的解释,而且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墓志的解读提出了是“唐玄宗因认定上官昭容是太平公主一党而毁其墓”的进一步推断,考古资料和历史记载形成了证据链,所以被专家普遍认可。

3.上官婉儿为什么没有陪葬定陵

按照一般判断,上官婉儿是唐中宗所册封的昭容,唐太宗昭陵就有韦昭容陪葬,那么上官婉儿理应陪葬定陵。然而,上官昭容于李唐皇室有隙,又系横死,不能获陪葬帝陵也在情理之中。张建林研究员指出:上官婉儿没有陪葬定陵,关键的原因是唐代帝陵陪葬制度发生了变化。《唐会要》记载唐中宗定陵陪葬8人,均为中宗朝的太子、公主、驸马,即中宗的子女和女婿。从定陵开始,帝陵陪葬墓已经向家族化转变。之后的唐睿宗桥陵陪葬墓几乎都是李旦的子女。“所以,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上官昭容不入唐定陵陪葬墓区毫不奇怪。”

这就是考古的魅力

考古是严肃的科学活动,判断一项考古工作是否成功的标准不是发掘获得了多少价值连城的珍宝,也不是发现了哪位历史名人的墓葬,而是发掘工作的过程是否符合操作规程的要求,对发掘迹象的判定是否科学可信,以及对发掘信息的采集是否细致全面。我明白大众想探知的不是这个,但是我的职业素养要求我必须这样工作,无论发掘的是谁的墓葬。

在发掘这座墓葬之前,我已经有了16年的考古从业经历,也曾参加或主持过一些后来被认定为重要发现的考古项目,如妇孺皆知的唐代大宦官高力士墓、全国规模最大的隋代墓葬潼关税村隋代壁画墓(墓主人推定为隋炀帝的长兄废太子杨勇)、身份高贵的北周皇族宇文氏墓葬、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粟特族后裔北周安伽墓、神秘的元代汉军世侯刘黑马家族墓等等。这些考古发掘的收获,揭示出了一个又一个尘封在历史中的秘密,虽然我们不能说已经掌握了历史事实的真相,但我们一直在不懈地探究。

上官婉儿墓具有典型的唐代墓葬特征——墓向坐北朝南、有斜坡墓道、多天井和小龛、砖券的方形四壁弧凸墓室、甬道北口位于墓室南壁偏东等,这种墓葬结构与其他同时代、同等级的唐墓完全相同,五个天井的配置也符合墓主人生前正二品阶的身份。墓葬水平长度39米,略微嫌短,但也在正常范围内。这座墓葬时代明确、墓主人身份清楚且系历史名人、随葬器物较为丰富,还存在毁墓的迹象,是一个难能可贵的整体研究标本。我们现在可以说,上官婉儿墓的考古发现对于历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考古取得的信息,可以弥补历史记载的不足,还可以用来探究历史的真相,《春秋》可以有曲笔,但实物是不会说谎的。当然,它的价值还有待于今后的深入阐发。

说了这么多,还是因为在史料中上官昭容是否被毁墓没有记载,甚至于连她有没有被埋葬、葬在哪里、谁埋葬了她,统统都没有记载,正史中直接有关于她的记载在景云元年六月她被杀的那一晚戛然而止了。没有记载,要靠手中的证据去分析判断历史的真实情况,这也正是考古令人着迷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