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的盛世王朝,两汉在今河北地区分封过数十个诸侯国。因此,河北汉代文物遗存众多,尤以中山国诸侯王墓的发现最为丰富,出土文物异常精美。

玉衣,又称“玉匣”“玉柙”,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所用殓服,全部用玉片制成,玉片之间分别以金丝、银丝、铜丝或其他丝织物,一般按照四孔连缀的方法编缀而成。从玉衣的形状观察,它的形制和编缀方法受到了铠甲,特别是战国时代铁制甲胄的影响。

▲ 刘焉鎏金铜缕玉衣  定州北庄汉墓出土

《后汉书·刘盆子传》载:“凡贼所发,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描述玉衣具有使逝者身体完好如生者的功效,保证死者之魄有所归依,早日飞天成仙。

但汉代“玉衣”存在着一定的使用制度。西汉时期对诸侯王玉衣的缕质未作严格限制,可以使用金缕,尤其是刘姓王。东汉时期,玉衣的等级就相对严格,诸侯王一般只能使用银缕,特殊的可以使用鎏金铜缕。

东汉中山简王刘焉鎏金铜缕玉衣,其等级大致相当于银缕。因中山简王刘焉是光武帝郭后最宠爱的少子,且至卒年历经四帝,备受恩宠,死后丧葬规格较高,因而特赐鎏金铜缕玉衣是完全可能的。

除身着玉衣下葬外,两汉王侯贵族墓中还随葬有玉璧、玉环、玉枕、玉蝉等玉饰,体现了汉代王侯希望自己身体不朽,灵魂升仙的生死观念。

▲ 鸟纹白玉觽(xī)

▲ 夔龙纹玉环

▲ 龙头白玉璜

在汉代人看来,生死是生活空间的转换。皇亲贵胄生前孜孜矻矻营造墓穴,死后则要把生前使用过的器物及专门制作的冥器搬进墓穴,希望在冥世继续生前的荣华富贵。

错金银鸟篆文铜壶,铜壶周身用纤细的金、银丝镶嵌出鸟篆文字和动物纹带。鸟篆文是篆书的变体,以鸟虫之形组字,似书似画,灵动绚丽。鸟篆纹的发现,对我国古代书法史研究也极有意义。

▲ 金饼

西汉是一个“多金”的王朝,其黄金库存量在古代中国历朝之中名列前茅。汉承秦制,实行“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的货币制度,虽然铜钱依旧是流通货币,但黄金在汉代的货币制度中的地位和影响更为重要。

汉代的黄金货币主要包括金饼、褭蹏(niǎo tí)金、麟趾金三种类型。汉代诸侯王陪葬钱币数量巨大,其中满城汉墓出土铜钱4208枚,金饼69枚。

▲ 弩机

▲ 当卢

西周时期车马制度开始出现,车马被视为等级身份的象征。汉代王侯贵族出行时,多乘宝马豪车,马匹配饰精致优雅,车厢纹饰绚丽多彩。马车之后,亦多设仪仗随从,前拥后簇,充分显示了王侯威仪。这种象征身份等级的车马同样被带到了汉代贵族墓葬之中。

▲ 铜骑兽人物博山炉

铜骑兽人物博山炉,炉盘中间为一骑兽力士,屈膝骑在卧兽上,左手撑着兽颈,右手擎托炉身。兽跪卧,昂首,张口欲噬,颈部前伸作挣扎状。炉盖有透雕,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铸出重叠的山峦,流云四绕,在云山之间有虎熊出没,虎羊相斗,人兽搏斗以及人物驱使牛车等场面;下层铸有龙、虎、朱雀以及草木云气等纹饰,形象生动逼真。

汉代实行厚葬,由于“事死如生”的丧葬观念,众多生前的实用器具随葬于陵墓中。出土的造型各异的炉具、灯具、席镇,形态多样的铜镜,高贵典雅的带钩等工艺精湛的生活日用品,为我们认识当时的生活风尚提供了重要依据。

▲ 陶大雁

▲ 陶猪圈

汉代的制陶手工业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除作为实用器物外,作为随葬用的陶明器亦开始大量烧造。汉代陶明器除饮食所用的器皿外,大量模拟生活场景,将其加以缩微,如陶制的楼阁、仓房、灶台、兽圈、车马、井台、奴仆等,都是用来营造虚幻环境以供死者享用。

不论是“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观念,还是对虚构冥世的幻想,无不体现出汉代人对于生死的深刻思考。打开王的地下宫殿,仿佛展开一幅壮观的汉代社会生活画卷,使世人得以窥见汉代富足与奢华的物质生活,领略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