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中晚期赵国都城遗址。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区及其外围。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自中牟(今河南汤阴)迁都于此,前后历8世,前222年赵被秦灭后衰落。抗日战争期间,日本人曾于1940年作初步勘察和发掘。1972年以后,河北省文物管理处和邯郸市文物保管所已把全城的范围基本勘探清楚。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赵都宫城航拍

▲ 邯郸赵城遗址西门阙

全城分宫城与郭城两大部分。宫城由平面呈品字形的3个小城组成,习称赵王城。城墙基宽16米左右。西城最为重要,东西宽1354米,南北长1390米,南垣有缺口2,东垣有缺口3,北垣和西垣对准龙台各有缺口1,可能均是城门遗迹。其中部偏南处的龙台,底部南北长296米,东西宽265米,北高19米,是战国时最大的夯土台基。城的北半部还有夯土台基5个,最大的两个与龙台在一条中轴线上。东城略小,东西最宽处926米,南北长1442米,除与西城相通处有缺口外,南垣有缺口2,可能是城门遗迹。近西垣处亦有大型夯土台基2,习称北将台和南将台,其南还有一个较小的台基和4处夯土基址。北城东西宽约1410米,南北长约1520米,其西垣内外有两个大台基对峙,中部近南垣处,亦有一较小台基。各台基周围均堆有大量瓦片,宫殿所用瓦当大都为素面,偶见三鹿纹和涡云纹的圆瓦当,为赵国所特有。

▲ 邯郸赵城遗址 平面图

郭城位于宫城东北部,其西南城角与宫城北城的东北角相距80米左右,遗存深埋6~9米,但西北隅的插箭岭、梳妆楼、铸箭炉、灵山诸台基与城垣遗迹仍高出地面。经钻探,郭城平面略作长方形而西北隅曲折不整。全城东西宽约3200米,南北长约4800米。在中部偏东处,发现多处战国至汉代的冶铁、制石、制骨和制陶等作坊遗存。

 

▲ 邯郸赵城遗址 夯土台

▲ 邯郸赵城遗址 战车

在赵城西北方,今邯郸市与永年县交界处的丘陵地带,已发现5组赵王陵。赵城以西的沁河北岸则是一般墓区。

▲ 赵王陵

▲ 邯郸赵王陵 举头青铜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