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日赛墓地位于青海省海西藏族蒙古族自治州都兰县一处夏季牧场,海拔3600米,气候高寒。该墓地于2009年在全国第三次不可移动文物普察中发现,墓葬的分布区域约2万平方米,现已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地年代约在唐代吐蕃统治时期。

2019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青海省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进行了主动性发掘,发掘面积约1000平方米。共发现遗迹19处,其中墓葬7座,烧祭遗迹9处,殉牲坑2座、堆石遗迹1处。出土遗物较为丰富,主要有陶器、丝织品、金器、银器、铜器、铁器、漆器、木器、珠饰、绿松石器等共120余件。墓葬的形制、葬俗及随葬品反映了多元的文化因素。

▲ 2019都兰哈日赛墓地墓葬及相关遗迹分布图

本年度发掘的7座墓葬地表均不起封堆,两座有打破关系的大型墓葬分布在墓地地势较高的中心位置,小型墓葬呈扇形分布在大墓的周围。其中一座大型墓葬平面呈“凸”字形,带有台阶式墓道,外围有“凸”字形土坯茔墙,南北长23米,东西约18米。墓室用祁连圆柏构筑,墓室与墓圹之间用厚约15-20厘米的木炭填充。

本次发掘最主要的发现是在两座大型墓葬外围发现两处大型动物殉葬坑,牲殉坑位于大墓东侧约15米,由西向东分别为殉马坑和殉骆驼坑。殉葬骆驼是本次发掘中最特殊的一类遗迹,在以往发掘的都兰吐蕃墓中均比较少见。共发现骆驼4匹,4匹骆驼姿势各异,其中驼1呈仰卧状,年龄约4-5岁、驼2侧卧,年龄约4岁、驼3头部-胸椎侧卧,腰椎及盆骨仰卧,年龄>8岁、驼4侧卧,年龄约7-8岁。

▲ 殉马坑

殉马坑经清理共发现马骨44具,马骨叠压较为杂乱,各个马之间呈交错叠压态势,在北侧、南侧马骨均为四层,马摆放姿势以侧卧为主,另有一定数量的侧、俯卧相结合,最后还有少量的俯卧和仰卧,前后肢多弯曲呈“Z”字形。经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专家判断,马骨以雄性个体为主,年龄多9岁以上,并根据椎部病理现象反映,初步怀疑其有生前使用痕迹。

用大量的动物殉葬是吐蕃时期流行的苯教仪轨行为,人死一般用牛马牲灵献祭,杀马动辄数十匹,多至百匹。通过献祭动物这种方式,使死者的灵魂得以享受天国的喜宴。两唐书中有“赞普死,杀马百匹以行粮”的记载。1985年都兰地区发现的最高等级的墓葬——热水血渭一号墓有5条殉马坑内共葬有87匹马,此次发现葬有44匹马和4匹骆驼的殉坑在都兰地区亦属罕见,反映了墓主人生前较高的身份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