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是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和畿辅要枢,青铜文化遗存极为丰富。自西汉年间出土的西周青铜器“尸臣鼎”到晚清的四大国宝毛公鼎、大禹鼎、散氏盘、虢季子白盘,宝鸡出土的青铜器数以万计。进入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展示在人们面前的诸如鼎、簋、鬲、甗、、簠、豆、盂、尊、爵、角、斝、觚、觥、彝、觯、禁、瓿、盉、壶、罍、卣、匜、盆、盘、钟、镈及各种青铜兵器、车马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等,琳琅满目,让人大开眼界。各种青铜动物造型千姿百态,十分华丽,凝重中又蕴含着神秘,仿佛把人们带到了3000年前的动物世界。

▲ 宝鸡茹家庄出土的西周象尊

这些酒器以尊为主,采取写真与实用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巧妙地利用了动物的各个部位,独具匠心地实现了酒器的实用功能和艺术的美观效应。

▲ 眉县出土的西周盠驹尊

驹尊,驹昂首挺胸,竖耳垂尾,背有可以开合的小兽钮盖,腹两侧和盖钮上饰涡纹和云纹组成的圆形图案,剪鬃束尾,稚气十足,活泼可爱。

▲ 岐山出土的西周牛尊

牛尊独具匠心,牛伫立、伸颈、翘首,双眼圆睁,张耳抱角,做吼叫状。体中空浑圆,四腿粗壮,威武而温驯。

牛鼻作流,呈鸟喙下颌状。尾卷成半环状。背上开方口并置盖,盖面上铸虎钮。虎昂首、竖耳、扬尾,长脊下压,四腿发达有力,体微后缩,欲做扑攫势,生动地表现了猛虎搏击前的瞬间形态。

▲ 宝鸡茹家庄出土的西周鱼尊

鱼尊做鲤鱼形,通长28厘米。鱼身肥硕,形象逼真,通体线雕鱼鳞纹。鱼口微张,下唇口沿处有一穿孔,两侧鱼鳃上各饰一简化窃曲纹。背上有长方形口,上置盖,并利用鱼鳍做成盖钮;钮两侧各装置一小铜环。盖面两侧各有一线雕鱼纹,边沿各有一龙纹,两龙头在盖体前部边沿交会。

▲ 宝鸡茹家庄出土的西周大鸟尊

宝鸡茹家庄国1号墓出土两件形态雷同、大小相异的三足乌形鸟尊。大鸟尊通长31.2厘米,体形硕大丰满,昂首钩喙,凝目远望,三足鼎立,足跟处肌肉隆起,尾做长方形,两侧呈阶梯状。鸟身中空,背部开长方形孔,孔口上有盖。

▲ 宝鸡茹家庄出土的西周貘尊

宝鸡茹家庄国2号墓出土的貘尊,因器形此前未见有报道和著录参照物比较,而尊方盖内有铭文:“白(伯)匄井姬用盂鏙”,故发掘报告中以“井姬盂鏙”称谓。

貘在史书中虽有载,但是否存在过这种动物?生物学家杨钟健与地质学家刘东生早年曾对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兽骨进行科学鉴定,除牛、马、羊、犬等4种家畜外,还发现了一件貘的左右下颚骨。

由于发现数量较少,尚不能确定是本地所生还是外来物种。尽管如此,这依然是学术上的一种探讨,尚不能改变人们对貘这种梦幻怪兽的想象。

▲ 周原出土的西周折觥

扶风西周微氏家族窖藏出土了一件巧夺天工的酒器折觥。其整体像一只又肥又大的绵羊,羊角曲卷,鼓目有神,巨口露齿,隆鼻卷尾。折觥这种形象的动物在现实中也是不存在的,它也是人们神兽崇拜观念的体现。

▲ 鸡石鼓山出土的西周大牺尊

宝鸡石鼓山西周贵族墓地,一对造型相似、大小有别的神兽牺尊破土而出,给本来就十分神奇的青铜器动物世界披上了一层更加诡秘的外衣。这件神兽是鹿的犄角、羊的面孔、兔的嘴巴、狗的爪子,即所谓的“四不像”。

这件大牺尊构思奇特,浓缩多种动物特征于一身,浑然一体,铸造华丽,充分体现了商周先民神兽与图腾崇拜观念,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和艺术观赏价值。

 

▲ 宝鸡茹家庄出土的西周青铜犬

除上述鱼尊外,还出土了青铜虎、青铜犬、青铜鹿、青铜鸟形器盖等。

▲ 宝鸡茹家庄出土的西周青铜虎

青铜虎通长20厘米,耳竖眼鼓,虎足前蹬后弓,做扑攫状。通体饰重环纹。特别是虎口衔一小虎,小虎头向上,眼突出,口大张,惊恐挣扎的姿态让人有点毛骨悚然!

这种生动的造型,在青铜器中实为罕见。青铜犬体形较小,通体素面。两耳直竖,口大张,尾上翘,比例匀称。

▲ 宝鸡茹家庄出土的西周青铜鹿

青铜鹿体形较小,通体素面,体表光亮,呈青灰泛白色,两耳竖立,三叉鹿角,无眼无嘴,四足蹄前倾,前两足蹄稍内翻,显得十分温驯。

▲ 宝鸡竹园沟出土的西周鸭形铜饰

宝鸡竹园沟13号墓出土了两件形制、大小一样的鸭形铜饰。鸭子长喙,颈前伸,翅微张,似十分悠闲自得地在水中浮游。

▲ 宝鸡竹园沟出土的西周牛面饰方泡

竹园沟7号墓还同时出土了造型生动的牛面饰方泡、虎面饰方泡和兽面铜冠、兽头车辕饰,这些虽是独立的片状高浮雕造型,但动物头部主体更加突出。

▲ 宝鸡竹园沟出土的西周虎面饰方泡

▲ 宝鸡竹园沟出土的西周兽面铜冠

▲ 宝鸡竹园沟出土的西周兽头车辕饰

青铜爬龙。通长60厘米,重19公斤。龙头较大,腰部下垂,尾上卷,做爬行状。

▲ 扶风出土的西周S形巨型爬龙附着在青铜器上的各种圆雕动物造型

这些动物主要附着在器物的附耳上或器盖的钮等部位上,烘托出器物的华丽、凝重和神秘,以牛、羊首最多,其次是鸟。

▲ 宝鸡纸坊头出土的西周双耳方座簋牛首

宝鸡纸坊头出土的一件双耳方座簋上的牛首高昂,牛角翘立,两耳侧竖,吻部突出。更为奇特的是牛头上有一恶虎盘卧,虎裂口竖耳,口衔牛首,令人有点毛骨悚然。

▲ 宝鸡竹园沟出土的西周伯格卣羊首

竹园沟伯墓地共出了两件造型华丽的伯格卣,提梁中部有对称两牛首;提梁与卣体衔接处是羊首,羊犄角弯卷高突,给人以吉祥温驯之感。眉县杨家村出土的西周逨盉造型别致,用虎链接器身与器盖,虎做向上爬行状,头歪向左侧,尾上卷,显现出很强的动感。

▲ 眉县杨家村出土的西周逨盉上的虎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西周匜上的龙形鋬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西周铜匜,鋬上的龙做向上攀登姿势,十分生动。茹家庄出土的西周刖刑守门方鬲,四角隅各铸一向上攀登、回首顾盼的龙形神兽。

▲ 宝鸡茹家庄出土的西周刖刑守门方鬲上的龙形神兽

▲ 周原博物馆藏西周双耳簋上的鸟

周原博物馆藏双耳簋上的凤鸟,昂首挺胸,喙微卷曲,垂珥作鸟足,构思奇妙生动。

▲ 扶风馆藏西周盉上的凤首流

扶风博物馆藏西周盉上的凤首流,高冠鼓目张嘴,饰以羽毛,显得特别生动。

▲ 眉县杨家村出土的西周逨盉上的凤鸟盖装饰在青铜器上的各种动物花纹

杨家村西周逨盉上的凤鸟形器盖,凤鸟通体似浮于水中,昂首张翼,喙微卷曲,颈部羽毛丰满。

▲ 宝鸡石鼓山出土的西周夔纹禁上的夔龙纹

▲ 周原博物馆藏西周圆鼎上的夔龙纹

▲ 眉县杨家村出土的西周单五父方壶上的龙纹

各种动物纹一直是中国青铜器纹饰的主体,特别是龙纹包括夔纹使用得极为普遍和突出,这是古人图腾与神兽崇拜观念的反映。宝鸡石鼓山出土的西周铜禁上的夔龙纹,

或昂首阔嘴、曲体卷尾,或回首盼顾、尾部合体,这是西周早期夔龙纹的典型特征。周原博物馆藏圆鼎上的夔龙纹;

在西周中期铜器上运用很广泛。眉县杨家村西周单五父方壶的腹部就是以半浮雕的双身龙纹为主,并辅以多条身躯相交的龙纹

杨家村西周逨盉腹部的主体纹饰也是由夔龙纹、蟠龙纹组成,这些夔龙纹的时代已到了西周晚期。

宝鸡太公庙发现的春秋秦公鎛上的夔龙纹,是春秋秦器的代表作, 说明夔龙纹在春秋时依然很流行。

▲ 眉县杨家村出土的西周逨盉上的变形夔龙纹与蟠龙纹

▲ 宝鸡太公庙春秋秦公鎛上的夔龙纹

其次是凤鸟纹最为流行。传说中凤为群鸟之王,被商周先民所尊崇,并被大量运用在青铜器装饰上。扶风出土的西周簋腹部与盖上的大凤鸟纹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 扶风出土的西周簋上的大凤鸟纹

尤其是周原博物馆藏西周大口尊上的高冠长尾大凤鸟,华丽夺目,虽在同一个器物上,但下腹与颈部的凤鸟形状区别很大。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收藏的一件西周早期方鼎上的变形凤鸟纹又是另一种风格,具有较强的时代特色。

宝鸡西高泉春秋秦墓出土的西周铜壶上的凤鸟相背回首,形象生动。竹园沟13号墓出土的西周兽面纹双耳方座簋上饰高浮雕兽面,两尖角高挑,目圆鼻隆,显得神秘而又狰狞。

▲ 周原博物馆藏西周尊腹上的高冠长尾凤鸟纹

▲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西周方鼎上的变形凤鸟纹

▲ 宝鸡西高泉出土西周壶上的凤鸟纹

▲ 宝鸡竹园沟出土西周双耳方座簋上的高浮雕兽面饰纹

除此之外,还有比较贴近现实生活的虎纹、牛纹、象纹、鹿纹、兔纹、蛇纹、龟纹、蟾蜍纹、鱼纹、蝉纹以及种种变形兽面纹等等,在西周青铜器上也时能看到,使得青铜器中的这个动物园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