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官庙遗址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桃花镇顺和社区西南900米(原三官庙村),坐落于派河北岸台地之上,东经117°7′47.06〃,北纬31°45′56.59〃,高程19m。遗址呈台墩型,高出周围地表约5米,台墩底部大、上方内收,东北部被取土破坏,现存台墩总面积4000余平方米,上部面积约2500平方米。地表长有茂密的树林。在引江济淮工程线路的规划中,三官庙遗址全部被河道占压。为配合工程建设,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肥西县文物管理所配合,于2018年7月30日开始对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至2019年12月田野发掘基本结束。历时500余天,共揭露面积2100余平方米。

▲ 三官庙遗址发掘前航拍

▲ 遗址地形及布方图

一、发掘经过和方法

遗址被取土破坏后,现存形状近曲尺形。在遗址上共布10×10平方米的探方20个,10×6平方米的探方1个;在遗址北端、北部东侧、西侧南端、南部东侧共开1米宽的探沟5条,长度分别为14、10、30、24、9米,将遗址现存部分基本全面覆盖。发掘时注意各探方地层之间的控制,对于一些关键的界面进行整体揭露、阶段性展示和记录,针对重点遗迹做出异地搬迁的方案,再将剩余部分全部清理至生土。对遗址周围进行拉网勘探和长探沟发掘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无壕沟存在。

发掘过程中用RTK进行遗址地形的测绘,记录遗物的三维坐标;用无人机对面积比较大的遗迹和遗址各时段的整体面貌进行航拍;对房址内出土的人骨进行现场鉴定、并采集骨骼样本进行检测;各个探方中的每一层堆积、每一个遗迹都进行浮选土样和植硅体土样的采集,并对房址地面进行网格式取样;对保存较完整的陶器,现场进行内壁残留物采集;对部分遗迹和遗址上的重要剖面进行多角度拍摄并制作三维模型;对出土的铜器及时进行金属成分和铅同位素等分析。

二、遗址结构和遗迹

通过发掘,可以比较清楚地获知遗址的整体结构。遗址最初选在河边一个较高的生土台地上,先整体铺垫一层黄色粘土,局部上方又铺垫浅灰色土,再在遗址边缘堆筑土垣。目前发现的土垣在分布遗址南、北两端,中间部位未相连,最宽处可达10余米。遗迹大多位于土垣内侧,上方叠压一层废弃的红烧土堆积,总体呈外高内低倾斜状。红烧土堆积上方是清代的垫土,将遗址内部较低的地方垫至与边侧土垣相平,再在上方建筑寺庙,寺庙毁弃后,最上层建有现代民居。

整个遗址的地层堆积呈南北两端厚、中间薄的特征,主体堆积是清代地层以下的部分。北部土垣堆积最厚的达2米,可分12层;中部堆积厚0.4米左右,可分3至4层;南部堆积厚度平均1米左右,局部高出地表的土垣厚度可达2.5米,最多可分9层。

▲ 器物组

▲ 植物遗存

▲ 植物颗粒特写

发现的遗迹除南北两处土垣外,还包括房址4处、灰坑38个、灰层7处、灰沟7条、坑5个、柱洞77个,另有螺蛳壳堆积、器物组、植物颗粒遗存等。

▲ F2

房址保存较好的有两处。位于遗址北部的F2,残存烧土墙面和地面,房址由屋内居住空间、屋外储物及活动空间、南部黄土隔墙三部分组成,屋内发现三具不完整的人骨遗骸,屋内墙角及屋外放置数处陶器,位置清晰。位于遗址南部的F3,为一处长方形、两至三开间的排房,保存有红烧土地面和部分墙壁,局部墙壁可看出有土坯砖的痕迹。

▲ F3

南部F3屋外的地面上,发现几处成组放置的陶器、两处平铺的植物颗粒遗存,地面上还分散留存以兵器为主的铜器十数件,这些遗存都叠压在废弃的红烧土之下。

三、出土遗物

▲ 三官庙遗址出土石锛

▲ 陶纺轮

出土小件遗物共400余件,包括石器、陶器、铜器、玉器、骨蚌器、绿松石等。石器以锛、凿为主,共计200余件。陶器包括纺轮近百件,另有鼎、鬲、豆、罐、爵、鬶、斝、盆、甑、大口缸、甗等,已修复40余件,以夹砂红陶、夹砂褐陶、夹砂灰陶居多,器表多施绳纹。铜器以兵器为主,共计18件,包括戈、戚、钺、凿、角形器、箭镞等。还有骨锥、蚌刀、玉饰件、绿松石串饰残件等。

四、遗址年代及文化因素

▲ 陶鼎

▲ 陶罐

▲ 铜戈

▲ 铜钺

▲ 铜凿

从出土陶器的形制来看,少量器形如圆腹罐、鸡冠鋬盆、甑等可对应二里头二期,但其他器形如鬶、斝、爵等,表现出了较晚的风格,结合目前已有的少量碳十四测年结果,我们认为三官庙遗址的主体年代应当在二里头四期为宜。三官庙遗址陶器群本地特征较为明显,但可看出有浓厚的二里头文化因素;铜器的工艺似乎超出了既往认识中的同时代水平,其中宽刃多孔钺、角形器等较为罕见,表现出风格上的多样化来源。

五、遗址发现的意义

安徽中部江淮地区夏时期的考古学文化,一直以王迅先生提出的“斗鸡台文化”来命名,但是之前各个遗址点的发现都较为零散。虽然最近几年,安徽省在合肥周边地区发现了较多的相关遗存,但以三官庙遗址的发现最为典型、遗存最为丰富、年代最为明确。这一发现对于完善安徽江淮地区夏时期考古学文化的认识具有重要价值。

安徽省之前发现最早的青铜器,相当于二里头时期的铜铃、铜斝等,出土地点位于肥西县附近,距三官庙遗址仅数公里。此次发现的一批铜器,是安徽省首次经考古发掘出土的夏代铜器群,也是全国范围内除二里头遗址之外发现这一时期铜器最多的地点,在整个区域内同时期聚落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遗址本身的堆积特性,反映出遗址毁弃过程的突然性和灾难性。遗址聚落规模以及陶器反映的社会层次,无法匹配遗址中出土的一批高等级铜器,其背后隐藏的事件、以及这一事件与文献所载大的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耐人寻味。

更多2019十大考古候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