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 白玉镂雕双虎环佩(故宫博物院) 元代 清宫旧藏 直径5.4厘米 厚1.2厘米 白玉带皮色,镂雕子母虎,旁附山石、柞(音作)树,下承圆环,可系绦带。辽、金时期,契丹、女真贵族有四时捺钵的传统,“春水”、“秋山”是其中最具特色的活动。所谓“春水”,即于开春冰雪初泮(音盼,意为融解)之时,到河中凿冰捕鱼,纵海冬青擒捕天鹅;所谓“秋山&r 精品文物 2022年02月25日 2 点赞 5354 阅读
元代 · 龙泉窑青釉瓷匜(甘肃省博物馆) 元代 漳县汪世显家族墓出土 高6.3厘米 口径14.2厘米 底径8.4厘米 直口,浅腹,矮圈足,白胎。器身扁圆,在下腹部有一槽形长方流。通体施青釉,造型优美。 精品文物 2021年10月19日 1 点赞 1827 阅读
元代 · 泉窑青釉贴花云龙纹盘(上海博物馆) 元代 高7.6厘米,口径35.9厘米,足径15.5厘米 元代由于水陆交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瓷器出口量激增。龙泉窑是当时最主要的外销瓷器之一,在韩国新安沉船中发现的龙泉窑青瓷多达3000多件,足见其地位。 元代龙泉窑瓷器的特点是器型高大、胎体厚重。如此件大盘直径达35厘米而造型规整不变形,这种大件器物的烧成标志着制瓷技术的新成就。元代龙泉窑青瓷普遍饰有花纹,装饰技法有划、刻、印、贴、镂、堆等多种 精品文物 2021年09月22日 4 点赞 2891 阅读
元代 · 青花人物故事玉壶春瓶(湖南省博物馆) 元(公元1271—1368年) 1956年常德市出土 高30cm,口径8.4cm 此瓶造型优美,撇口,细长颈,圆腹且下垂,圈足,形体秀美。饰釉下青花。内口沿绘如意头,圈足为卷草纹、腹部主纹为人物故事。中间头戴凤尾高冠、身着甲袍的武将正是蒙恬。后立武士双手握书有“蒙恬将军”的大旗。前一武士抓一跪着俘虏,另一武士似作汇报,人物间点缀以怪石、篱笆、芭蕉、竹叶、花草 精品文物 2021年09月13日 6 点赞 2356 阅读
元代 · 心形活环玉坠(安徽博物院) 元代 长8.7厘米 宽5.4厘米 厚0.8厘米 1956年安庆市棋盘山范文虎墓出土 白玉质。此套玉饰由三部分组成。上有活环,下坠为心形,坠与活环之间由一梅花形栓柱连接。活环由两个圆环相连,下环底部磨平,琢出一梅花形孔;心形坠中间部分鼓突,向外呈弧形渐低,周边突起为窄边。心形坠顶部磨平,镌有一梅花孔。这样,活环底部及心形坠上部均可与梅花形栓柱相连接。此玉坠打磨光滑,素面无纹。整器细腻剔透,构思极 精品文物 2021年08月18日 3 点赞 1955 阅读
元代 · 灰陶骑马男俑(陕西历史博物馆) 元代 通高43厘米,长35厘米 1950年陕西省长安县韦曲耶律世昌墓出土 骑马俑面带微笑,头戴宽沿盔帽,穿右衽窄袖长袍,束腰带,背上斜背一长条形皮盒,左手扶鞍桥,右手似挥鞭催马前行。其身份似是一位策马疾行的信使。 从全国考古发现看,元代墓葬的主要特点是随葬陶俑减少,且集中发现在陕西、四川等地区。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西安地区陆续发掘了一批元代墓葬,出土陶俑较多的有西安南郊曲江池西村的段继荣夫妇合葬 精品文物 2021年07月15日 5 点赞 2103 阅读
山东:济南发现元代郭氏家族墓群 ▲ 郭氏家族墓群 为配合济南东郊项目建设,济南市考古研究院自2021年4月23日起对项目占压的古代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本次发掘共发现陶窑1座,墓葬35座,其中陶窑为汉代砖瓦窑,墓葬主要包括汉代(1座)、元代(12座)、清代(12座),出土陶器、瓷器、铜镜、铜钱等文物共计60余件套。目前考古发掘工作已基本结束。 此次发掘的墓葬数量较多,时代包括汉代、元代、清代,表明该区域存在一个面积较大、延续时间 考古前沿 2021年07月07日 6 点赞 1989 阅读
元代 · 金冠(安徽博物院) 元代 高4.4厘米 长13.7厘米 宽8厘米 1956年在安庆市棋盘山范文虎夫妇合葬墓出土 椭圆形,用大小5块金片压模扣合而成。金冠顶部是一块中间长方形,两端类似如意形的薄金片,再用两块云状形金片镶在两旁,两头各镶一块小金片,有穿眼,系固定发髻用的,底面有大方洞,是套发髻用的。顶部及周身均錾刻缠枝花纹,内填珍珠纹,每朵花的中间镶嵌一珠宝饰物做花蕊,镶嵌饰物虽已脱落,但痕迹尚清晰可见。制作考究、华 精品文物 2021年06月29日 3 点赞 1867 阅读
元代 · 莲花形玻璃托盏(甘肃省博物馆) 元代 漳县汪世显家族墓出土 盏高4.9厘米 口径8.9厘米 底径3.4厘米 盏托高1.2厘米 口径15.2厘米 玻璃托盏为普蓝色玻璃制成,半透明,胎内含气泡。盏为七瓣莲花形,饼形足;托口为平口,边沿呈八瓣莲花形,平底,腹壁呈正八角形。托盏造型优美,色彩艳丽,工艺精湛,是迄今出土最完整的一套元代玻璃托盏。 精品文物 2021年06月23日 9 点赞 3176 阅读
元代 · 朱碧山银槎(故宫博物院) 元代 高18厘米,长20厘米 此槎白银制。槎周身作桧柏纹理,形如老树杈枒,屈曲之致,一道人斜坐槎上,道冠云履,长须宽袍,双目凝视手中书卷。正面槎尾上刻“龙槎”二字,杯口下刻行楷“贮玉液而自畅,泛银汉以凌虚。杜本题”十五字,槎下腹部刻楷书“百杯狂李白,一醉老刘伶,知得酒中趣,方留世上名”廿字,槎尾后部刻楷书“至正 精品文物 2021年04月26日 6 点赞 2229 阅读
元代 · 莲鹭纹玉炉顶(上海博物馆) 元代 高:4.6厘米;底径:3.8—4.6厘米 上海青浦出土 炉顶,即古代香炉盖上的钮,一般采用透雕形式,底部则凿孔以供香气散发。 本件玉炉顶出土于上海市青浦区,为馒头形,椭圆片状底座,座下有四对穿孔。采用多层次镂空技法雕琢而成,以莲叶作顶饰,莲叶宽阔、厚实,中心内凹,莲叶的两侧雕刻莲蓬,蓬头做菱格纹;下部雕鹭鸶两只穿行于芦叶水草中,一只仰头伸颈,回首张望,另一只低头饮水。莲鹭纹 精品文物 2021年04月20日 8 点赞 2983 阅读
鱼纹化吉——元代磁州窑鱼藻纹标本专题展(唐山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1年3月27日——2021年5月9日 展览地点:唐山博物馆E馆 展览简介: “磁州窑作为民窑,生产的便是普通百姓所使用的生活器具,所以它的装饰内容也反映着普通百姓的审美思想,其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审美理念。两千年多年的中国传统文化,使得人们对美好生活有着无限的向往,形成一种积极乐观的审美情趣。” 文博展览 2021年03月23日 1 点赞 1955 阅读
元代 · 青白釉镂空折枝花高足杯(扬州博物馆) 元代 高12.7、口径11.7、底径5厘米 1984年扬州市老虎山西路出土。 杯口外撇,深腹,喇叭形高圈足,挖足较深,杯身与圈足分制粘接。杯身为双层结构,内口沿印回纹图案,外壁腹部镂雕牡丹、梅花,菊花等折枝花卉图案。镂雕部位外侧堆贴由联珠纹组成的莲瓣纹饰。 圈足中部有一道横弦纹,其下至底饰一周竖弦纹,排列规整,精细匀称。施白色釉,釉色莹润,胎质细密洁白,此杯系景德窑烧制精品,有一定的艺术欣赏 精品文物 2021年03月15日 2 点赞 2474 阅读
元代 · 景泰款掐丝珐琅缠枝莲纹龙耳瓶(故宫博物院) 元代 高36.8厘米 口径10.7厘米 足径12.9厘米 瓶盘口,束颈,颈两侧饰鎏金龙形双耳,垂腹,双层相叠圈足。通体以蓝釉为地,饰掐丝花卉纹。颈部为绿釉蕉叶茶花纹,颈下凸起莲瓣一周。腹部正中做弦纹一道将腹部纹饰界为上下两部分,上部饰缠枝莲六朵,下部饰石榴、山茶花等各色花卉。足墙饰菊花纹。底镌阳文楷书“景泰年制”四字双行款。 此瓶珐琅釉色丰富,透明度强,尤其是晶莹的绿釉 精品文物 2021年01月24日 2 点赞 2241 阅读
元代 · 影青莲瓣口碗(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 元代 口径13.7cm 高4cm 口沿呈波浪起伏,腹壁凹凸花瓣状,呈十瓣葵花形,瓣间有一条凸棱线。腹壁浅,卧足小而内凹。釉色晶莹,釉面开冰裂细片,体薄可以透光。线条流畅,施以影青釉,给人以轻巧之感。现藏于景德镇陶瓷馆。 精品文物 2021年01月22日 2 点赞 2754 阅读
元代 · 三彩花卉纹碟(宁夏博物馆) 元代 瓷质 高2.5厘米,口径12.7厘米,底径7.8厘米 旧藏 敞口,斜直壁,矮圈足,平底,器内外口沿施绿釉,器外口沿以下至足部露红胎。胎土夹砂,较为疏松。内壁满釉,主要以黄、绿、自三色釉装饰。内口沿以下与内底之间施白釉,器底刻划一株花束。花朵以白色釉为主,间施红色釉,枝叶施绿色釉,地施黄色釉,低温釉施彩,色彩光艳夺目。釉彩不交融,釉面自然流动感差,缺少唐三彩斑驳华丽的特点。 考古前沿 2020年11月26日 1 点赞 2172 阅读
元代 · 姜黄釉刻花瓷碗(宁夏博物馆) 元代 瓷质 口径19.5厘米,足径6厘米,高7厘米 2001年宁夏固原开城墓地出土 开城墓地出土的瓷碗是该遗址出土遗物中最为精美、最具特色的文物。具有硕大、浑圆、厚重的特点,挂釉也较厚,具备元代瓷器的典型特征。该瓷碗胎呈土黄色,圆唇,口微敛,近口部器壁微内折,下为斜壁,圆底,矮圈足。碗内壁刻划两朵折枝莲花纹饰,莲花的下方即碗底部分是两片人莲叶,两侧及莲叶下刻划卷草纹。花纹线条较细。内壁全釉,外 精品文物 2020年11月05日 0 点赞 2763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