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 白地黑绘“时苗留犊”瓷枕(邯郸市博物馆) 元代 长42 宽18.5 高15.1 白地黑花“时苗留犊图”瓷枕,是元代磁州窑瓷枕的代表作之一 整体做长方体,四面枕墙和枕面多层随形边框内套以菱形开光,边框和开光之间填以繁复的缠枝花卉,枕墙菱形开光内绘简洁的竹枝、团花纹饰,枕面开光内绘“时苗留犊”故事。 时苗与老乡依依惜别,母牛与小牛即将分离的场景。这种对历史的纪实与传承非常宝贵,具有十分珍贵 精品文物 2021年03月04日 0 点赞 112 阅读
韩建业:考古学极大地延伸了中国历史轴线 考古学最大的优势在于向历史纵深的探索拓展。中国考古学以严谨科学的理论方法,扎实可靠的出土资料,不断将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和有文字记载的中华信史的时间点向前推进,刷新人们对古代中国的认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 考古学将中国史前史的轴线延伸到200万年前 考古研究 2021年03月04日 0 点赞 67 阅读
江西:安福发现西汉时期高等级墓葬 2月28日,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安福发现一座西汉时期高等级墓葬,出土了陶器、铜器、漆木器、银器、金器和琉璃等器物。结合墓葬规模和出土器物,专家初步推测,墓主身份是列侯级别,可能与西汉安平侯有关。 考古前沿 2021年03月03日 1 点赞 124 阅读
丝路遗珍——敦煌历史文物选粹展(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 展览时间:2021年3月3日——2021年4月26日 展览地点:东莞市袁崇焕纪念园综合展厅开展 展览简介: 此次展览共展出文物61件(套)文物,包括汉代丝织品、汉简、魏晋画像砖、唐代模印花砖、莫高窟藏经洞文献等,从汉代丝路边塞文化、魏晋时期的敦煌艺术、唐代丝路重镇古沙州三个部分,集中反映了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的文明成果。 通过这次展览,让观众在东莞可以了解敦煌文化、感悟中华历 文博展览 2021年03月03日 0 点赞 76 阅读
月球样品001号·见证中华飞天梦(中国国家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1年2月27日起 展览地点:中国国家博物馆 西大厅 展览简介: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舱安全着陆,带回了近2公斤的月球样品,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是航天强国建设征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国家博物馆以月球样品001号为中心举办展览。此外,展览还展出了探月工程相关科技实物、大量图片资料、动态图片和视频资料,全面展示了中国人民实现“上九天揽月” 文博展览 2021年03月03日 0 点赞 73 阅读
咸同斯福——天龙山石窟国宝回归暨数字复原特展(北京鲁迅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1年2月12日——2021年3月14日 展览地点:北京鲁迅博物馆 展览简介: 本展览展出回归文物——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该佛首是经多方努力2020年归国的第100件流失文物,除夕夜在春节联欢晚会与全国观众首次见面亮相展厅中央。此次展出的还有北京鲁迅博物馆馆藏的27件北朝时期造像拓片等文献,特别是一组8件同样出自天龙山石窟第 文博展览 2021年03月03日 1 点赞 93 阅读
天际风情——西藏阿里民俗 文化(旅游)展(河北博物院) 展览时间:2021年2月11日起 展览地点:河北博物院 北区9、10号展厅 展览简介: 阿里地处西藏西部,总面积34.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是真正的“世界屋脊”,被誉为“千山之宗”“万水之源”。它曾孕育了象雄文明、苯教文化、古格王朝等辉煌的古老文化,也锻造出“两路”精神、孔繁森精神、援 文博展览 2021年03月03日 0 点赞 53 阅读
张国刚:从敦煌飞天到胡旋舞——安禄山与杨贵妃的“出道”才艺 中西文明交往的历史像是一条流动的长河,文化艺术是河水激荡中跳跃的浪花。敦煌壁画中美丽灵动的飞天形象,就是丝绸之路上印度佛教文明与中国道教文化,乃至希腊文化元素,交互碰撞所激起的一朵绚丽的浪花。 一、何为飞天 金庸有一部著名的小说《天龙八部》,这是一个佛教化的书名。八部“天龙”之中,就有“飞天”。只是她原本的名字叫“天人”。佛 考古研究 2021年03月02日 0 点赞 160 阅读
姜辰蓉 杨一苗:千古一帝的地下王国 巍巍秦岭,幽幽骊山。高大的封土之下,沉睡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他统一海内、雄才大略。他严刑酷法、凶奢暴虐。在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一位皇帝如他一般对后世影响深远,也没有哪一位皇帝像他一样争议之声不绝。 秦始皇身后所葬的陵寝,更是因“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等记载而充满传奇色彩。在中国,没有一 考古研究 2021年03月02日 1 点赞 145 阅读
江西:宜春发现古城墙遗址 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江西宜春市袁州区高士南路东西两侧考古发现的古城墙遗址,经考古人员研究判断为修筑于晚唐五代时期的袁州府(宜春古称)外城的南面城墙,或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晚唐五代城墙遗址。 该城墙遗址是在2020年6月宜春市高士南路道路施工过程中发现的,2020年11月起,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宜春市博物馆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据史料记载,汉高祖五年设宜春县,开始筑土城。隋开皇十一年 考古前沿 2021年03月01日 5 点赞 259 阅读
四川:宣汉罗家坝遗址巴人墓葬首次出土大量龟甲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6日公布罗家坝遗址近两年的考古成果。考古人员首次在距今2000多年的东周墓葬中发掘出十余片龟甲,这些残留有占卜痕迹的龟甲,为巴人“尚巫”习俗提供了实物佐证。 考古前沿 2021年03月01日 2 点赞 160 阅读
李宏飞:江西清江盆地商代诸遗存兴起背景探讨 具有二里岗文化背景的“吴城集团”在“白家庄期崩溃”后进入清江盆地并逐渐地方化。“牛城集团”是随后兴起于赣江东岸的另一政治实体,在器用选择上与“吴城集团”差异显著。“牛城集团”的出现受到了安徽江淮、皖南地区商文化的影响,并通过南北交通线受到了来自商文化的持续影响,至少持续至殷墟文化 考古研究 2021年03月01日 0 点赞 86 阅读
金石力·草木心——吴昌硕与上海(中华艺术宫) 展览时间:2021年02月10日——2021年05月05日 展览地点:中华艺术宫33米高空展厅 展览简介: 2021年,在吴昌硕先生定居上海109周年之际,在浙江省博物馆、西泠印社、上海博物馆、(安吉)吴昌硕纪念馆、上海吴昌硕纪念馆、上海中国画院、上海吴昌硕研究会、上海市吴昌硕文化艺术基金会和吴氏后裔延硕堂等机构的大力支持下,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再次汇集了吴昌硕先生诗 文博展览 2021年03月01日 2 点赞 101 阅读
苑洪琪:宫廷过年筵宴旧俗——从最具规模的“家宴”到茶宴联句 古人云:“年连双岁”。在告别过去的“年”,迎接将要来临的新年时,最能表达欢娱心情的无疑是各种吃、穿活动。 民间过年注重吃喝,封建皇家宫苑亦不例外。清代皇宫过年亦有丰富的辞旧迎新活动,如除夕皇帝家宴、守岁消夜果盒、子时开笔仪式、新年皇帝吃饺子等等,再到茶宴联句,都极有特色。 本文作者从多方面呈现清代宫廷过年的筵宴盛况。 考古研究 2021年02月26日 2 点赞 469 阅读
西汉 · 立牛曲管铜葫芦笙(云南省博物馆) 西汉 高28.2厘米 云南江川李家山24号墓出土 整体仿葫芦形,上部为曲管,管侧有一圆孔,近顶端铸一立牛,巨角前伸上翘;下部呈圆球状,正面五个孔,背面一个孔。出士时管内泥土中有残断的竹管痕迹。 由滇国青铜器上乐舞场面推知这是滇人使用的一种吹奏乐器。葫芦笙现在仍是云南许多少数民族乐器。 精品文物 2021年02月26日 1 点赞 125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