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早期 · 子仲姜盘(上海博物馆) 春秋早期 高18.0厘米,口径45.0厘米 叶肇夫1997年捐赠 方唇、折沿、浅腹,底接圈足,下附三卷尾虎支足。双附耳,附耳高出盘沿甚多;与附耳呈对角的位置另有双兽形鋬,曲角圆眼、四肢攀附器腹,口啣盘沿,作探水状。 盘壁周饰中目突出的窃曲纹,附耳外侧装饰重环纹,内侧为素面;圈足饰垂鳞纹。 盘中央立有一圆雕雄性水鸟,依次向外同心圆周列,第一圈为浮雕的两蛙、两龟,第二圈为四条立体的鱼,第三圈为 精品文物 2022年04月02日 5 点赞 1599 阅读
虎笑寅年——中日虎年迎春展(上海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2年1月18日—2022年2月27日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 展览简介: 本次展览共展出10件文物(含线上展品),包括本馆甄选的6件精品文物,以及来自日本九州国立博物馆的4件交流文物。 文博展览 2022年02月25日 2 点赞 1822 阅读
清代 · 嵌宝八角玉盘(上海博物馆) 清代 高3.1,口径、底径12.4 cm 嵌宝八角玉盘是一件具有西域伊斯兰风格的玉器 乾隆时期,痕都斯坦(今北印度、克什米尔一带)流行一种镶金嵌宝的玉器,传入中国后,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中国工匠大量仿制。 此盘上花卉枝叶轮廓用金丝镶嵌,中间嵌以红宝石和绿宝石,器底有“大清乾隆年制”款。 周边刻有“子子孙孙永保用之”的字样,表达了乾隆皇帝对其的喜 精品文物 2021年12月02日 2 点赞 6904 阅读
清代 · 官窑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上海博物馆) 清 康熙 270g 高7.5cm 口径14.7cm 足径6.7cm 直口,弧腹,圈足。珐琅彩瓷始于清代康熙,制作方法是由景德镇烧成素胎碗,碗内及底足施白釉,碗外留涩胎。由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彩绘,然后在红炉中烘烤而成。此碗口沿及底足边沿均有一条阴文细线,系施高温白釉和低温蓝釉的标志线。底落“康熙御制”胭脂水料双方框四字款。 精品文物 2021年11月23日 2 点赞 1983 阅读
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上海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29日——2022年1月16日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 展览简介: 展览的主题是早期全球化中的东西汇融,而展览本身则是全球博物馆力量的汇融。疫情之下,法国、葡萄牙、英国、荷兰、美国、瑞士、中国七个国家的十余家博物馆及收藏机构与上博携手,以文化冲破阻隔,用艺术联结世界,共同谱写这一东西汇融的传奇。这可能是疫情发生以来国际博物馆界参与地区最广、实际操作 文博展览 2021年11月05日 4 点赞 2019 阅读
汉淮传奇——噩国青铜器精粹展(上海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20日——2022年1月16日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 展览简介: 本次展览聚集从西周早期至春秋早期的噩国青铜器,并以青铜器为载体,铭文内容作经纬,完整呈现了噩国青铜器的发展脉络,为观众还原噩国的历史面貌。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能够给观众带来一次难忘的上古历史体验与艺术享受。 文博展览 2021年10月15日 1 点赞 2597 阅读
高山景行——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 上海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1年9月28日——2021年12月26日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第二展览厅 展览简介: 上海博物馆将于2021年9月28日至12月26日,举办“高山景行——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将早期的捐赠者代表及文博事业开创者聚集一起,举办跨门类、综合性的捐赠文物展,以此向关心和支持上海博物馆发展的所有捐赠者,致以崇高的敬 文博展览 2021年09月08日 2 点赞 1714 阅读
东汉 · 抚琴陶俑(上海博物馆) 东汉 陶塑 通高75cm 最宽41cm 底宽33cm 这件来自四川的陶俑,因当地土质之缘由,呈红色。头身模塑合制,套合成型,颈部为其衔接处。头上簪花三朵,脸带微笑,正视前方。 身着交襟长袍,跽坐,琴置腿上,两手高低错落,悬于琴上,仿佛正在奏曲。东汉陶俑,不论是抚琴俑、吹笛俑、劳作俑、庖厨俑等,脸部始终充满微笑。 此俑塑造手法简洁,仍保留了古朴原始的特色有团块体积感,显得较厚重。形象生动,充 精品文物 2021年08月02日 2 点赞 2572 阅读
明代 · 金镶玉蝴蝶(上海博物馆) 明中期上海黄浦区南市朱察卿墓出土。蝶张翅露体,仿真作圆雕。翼边呈波折,翅膀有多道阴刻线表示脉络。大圆眼,吻前凸。背部有界线。尾部有皮囊线六条。玉蝶镶在金托,长鬚前展,边框上嵌红宝石。 精品文物 2021年06月25日 6 点赞 2365 阅读
鼎盛千秋——上海博物馆受赠青铜鼎特展(上海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1年6月19日——2021年7月18日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 展览简介: 本次展览将展出自殷商晚期至春秋战国的有铭青铜鼎21件。展览中的青铜鼎均为上海博物馆1952年成立以来,源自社会各界人士的慷慨捐赠。 文博展览 2021年06月17日 65 点赞 2323 阅读
元代 · 莲鹭纹玉炉顶(上海博物馆) 元代 高:4.6厘米;底径:3.8—4.6厘米 上海青浦出土 炉顶,即古代香炉盖上的钮,一般采用透雕形式,底部则凿孔以供香气散发。 本件玉炉顶出土于上海市青浦区,为馒头形,椭圆片状底座,座下有四对穿孔。采用多层次镂空技法雕琢而成,以莲叶作顶饰,莲叶宽阔、厚实,中心内凹,莲叶的两侧雕刻莲蓬,蓬头做菱格纹;下部雕鹭鸶两只穿行于芦叶水草中,一只仰头伸颈,回首张望,另一只低头饮水。莲鹭纹 精品文物 2021年04月20日 8 点赞 2983 阅读
陈克伦:“拜师”陶瓷大家汪庆正学习鉴定的那些往事 汪庆正是闻名海内外的文博专家,也是古陶瓷界赫赫有名的学者,今年是其诞辰九十周年。1984年,陈克伦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文博方向研究生,汪庆正作为其文物鉴定方面的导师开始指导其古陶瓷的学习。本文追忆了陈克伦跟随汪庆正先生学习陶瓷鉴定往事。 我在1990年10月进入上海博物馆工作,但是汪庆正先生指导我认识古陶瓷则始于1985年。1984年9月,我从工作的浙江省博物馆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读文物博物馆方向的研 考古研究 2021年04月12日 2 点赞 2505 阅读
清代 · 景德镇窑五彩耕织图碗(上海博物馆) 清代 碗以五彩装饰,碗心绘牧童骑牛,并将斗笠高高抛起,充满童趣;外壁绘农夫驱使水牛耖田的场景,该图像来源于康熙《御制耕织全图》,一侧又以金彩书写南宋楼璹(1090-1162)的《耖》诗一首。“耖(chào)”是土地经过耕、耙之后的下一道工序,作用是进一步破碎土块,使水田平整、土肥相融。画面中农夫所持的带有列齿的农具也叫做耖。 牛在我国古代的农耕文明中不仅是生产 精品文物 2021年02月04日 3 点赞 3026 阅读
十六国 · 汉兴钱(上海博物馆) 十六国 径1.8厘米 两晋时期的货币主要使用三国吴、蜀钱币。十六国中的前凉、后赵、成汉及夏赫连勃勃都曾铸有铜钱。 成汉是十六国中处于西南的割据政权,由李雄于公元304年于成都建立,国号成。李雄死后,李寿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汉兴钱铸于成汉李寿汉兴年间(公元338-343年),汉兴钱不以重量单位为货币名称,是我国最早的年号钱。 精品文物 2021年01月27日 2 点赞 2104 阅读
新石器 · 细刻纹阔把陶壶(上海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 高15厘米 腹径9.5厘米 泥质黑衣灰陶,是良渚阔把壶中最精致的一件。壶身浑圆,对称匀致。壶口前侧上翘作宽流,另一侧则是相对的半环形阔把。阔把外壁有密集的圆条状纹及两个小孔,用于穿绳系盖。壶身经打磨,乌黑光亮,上面刻满精细的花纹,流下是双翼张开的飞鸟正视形象;腹部的主题纹饰是几只图案化的飞鸟 ,鸟身填刻纵横相对的平行短线。壶身地纹是线条纤细如发丝的折线纹,刻工精细不苟。 此器胎薄 精品文物 2021年01月24日 2 点赞 2315 阅读
唐代 · 石狮(上海博物馆) 唐代 石质 高32厘米 石狮挺胸收腹,蹲于方形座上,造型质朴,肌肉雕刻圆润浑厚,以圆润有力的块面来着意刻划体态及神情。这种狮子不完全写实,带有一定程度的想象成份,力求头部及前胸的夸张。 精品文物 2020年12月18日 3 点赞 2467 阅读
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上海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0年9月15日——2021年1月10日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二楼第二展厅 展览简介: 本次展览共展出248件/组文物,其中包括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邱德拔展厅精选的“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168件,以及来自上海博物馆馆藏与国内9家借展单位的陶瓷、金银器、铜镜等各类文物80件。 文博展览 2020年09月15日 2 点赞 2928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