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虎:一眼三千年,南北文化交融之地 从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到石家河文化,这座遗迹,一眼三千年考古奇观。 数以万计的玉石制品,陪葬惊人的王国大墓、规模宏大的环河聚落,这座遗迹,耀眼辉煌,发掘成果丰硕。多件玉器被鉴定为独山玉质地,把独山玉开采的历史提早了1000多年,填补了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治玉、用玉的历史空白。 ▲ 山顶台探方区航拍 这里也是中原地区首次发现的史前码头性质遗迹,码头与自然河、人工河道、环壕一起构成了水路交通系统,再现 考古研究 2022年07月29日 2 点赞 1407 阅读
河南:新乡考古发现距今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早期遗址 6月23日,记者从河南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在新乡牧野区新飞大道北延工程考古发掘现场,发掘出距今6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早期遗址,这是新乡市区首次发现的仰韶文化早期遗址。 ▲ 考古现场发现,河南新乡最早的房基 目前,考古现场发现有门道、房基、灶、红烧土、红陶罐、红陶钵、烤过的兽骨等。在这个500平方米的考古发掘现场,囊括了仰韶文化早期一直到明清时期的各种遗存,有仰韶文化早期的房基、灰坑,东 考古前沿 2022年06月28日 3 点赞 1422 阅读
仰韶文化考古研究 陕西成就斐然 1921年仰韶村遗址首次发掘拉开中国考古学的序幕,也命名中国第一个考古学文化“仰韶文化”。目前仰韶文化研究即将走过百年历程,基本明确了文化特征、时空框架和源流演变,深入探讨仰韶时代人类社会形态、资源环境、生业模式及文化交流等重大问题,初步勾勒出中华文明孕育萌生时期的生动历史画卷。 仰韶文化研究是中国考古学发展的一个缩影,见证百年中国考古学的发荣滋长,陕西半坡、姜寨、杨官寨和 考古研究 2022年04月13日 7 点赞 1673 阅读
山西:发现距今5000余年仰韶文化时期遗存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3日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考古人员在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小王遗址发现仰韶文化时期遗存,出土大量陶器及少量石器、骨器等,这对研究仰韶文化中晚期的文化面貌提供实物资料。 ▲ 彩陶盆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山西历史文化悠久,仰韶时期的遗址几乎遍布全省,累计发现716处,经正式发掘的近50处,其中尤以晋南地区最多。 ▲ 陶钵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临汾位于该省西南部,是华夏民族的 考古前沿 2022年02月25日 4 点赞 1913 阅读
河南:8000年前的裴李岗人已用红曲霉酿酒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裴李岗遗址项目负责人李永强17日在2021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会上披露,新郑裴李岗遗址最新发现距今约8000年使用红曲霉发酵酿成的酒,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使用这一酿酒技术的实证。 考古前沿 2021年12月21日 6 点赞 1778 阅读
河南:苏羊遗址发现距今5000年前后多元文化交流重要实证 在以仰韶文化为主体的苏羊遗址,考古人员经过6个多月的勘探发掘,不仅发现了一批带有浓厚屈家岭文化因素的器物,还发现了一枚颇具红山文化特征的兽首石雕。专家认为,这些发现为研究屈家岭文化北进对中原地区的影响提供了新的宝贵材料,同时也反映了距今5000年前后,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明同以屈家岭文化为代表的长江文明在河洛地区的交流融合。 ▲ 这是苏羊遗址出土的玉钺(12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安 摄 考古前沿 2021年12月20日 2 点赞 1606 阅读
宁夏:周家嘴头遗址发现仰韶时期制陶业特征显著聚落 仰韶文化是我国史前影响最深远的主干性文化,是中国最早开始文明化进程的史前文化,1921年安特生发掘仰韶村遗址,标志着中国考古学的诞生,经过百年来的不断探索,各地区仰韶文化的面貌逐渐清晰。1986年发掘的隆德页河子遗址是宁夏地区首次科学发掘的一处仰韶时期遗址,发现的仰韶晚期遗存与秦安大地湾四期遗存的年代和性质相同,之后宁夏地区仰韶文化遗存的考古发现和研究工作几乎处于停止状态。宁夏地区是西北地区新石器 考古前沿 2021年12月03日 4 点赞 6611 阅读
山西:太原发现仰韶文化遗址,5500年前的先民住这种房子 “这是太原目前发掘的罕见的仰韶文化遗址,也是辖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11月10日,从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传来消息,在配合太原市国科大材料能源学院附属中小学项目的建设中,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太原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该项目施工区域内发现一处距今有5500多年的仰韶中期文化遗址,对于研究太原盆地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构建该地区史前文化序列、探讨太原及周边地区史前文化交 考古前沿 2021年11月12日 6 点赞 2276 阅读
叶榕:四五千前的仰韶,看得见“最早华人” ▲ 庙底沟仰韶文化彩陶盆 20世纪50年代,位于三门峡市湖滨区的庙底沟遗址一经发现,便吸引了国内外考古专家的目光。作为仰韶文化鼎盛时期代表庙底沟的庙底沟文化类型,奠定了华夏传统艺术的基石,是史前中国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在世界文明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庙底沟文化是仰韶文化鼎盛期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类型。它拥有同时期先进的社会组织、经济形态和璀璨的文化艺术,携带着彩陶因子,以强劲之势辐射影响了大半个 考古研究 2021年10月18日 8 点赞 2161 阅读
袁广阔 崔宗亮 :仰韶文化鱼纹研究 余,因此古人在祭祀活动中为祈求家族繁衍兴旺,会举行“祭鱼”仪式,这在大量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中均有体现。鱼纹是宗教祭祀中“祭鱼”仪式的反映,而人面鱼纹则是宗教祭祀中巫师形象的反映,这些均体现了“祭鱼”仪式的威严、庄重和神圣。 在仰韶文化中,鱼纹的演变经历了写实鱼纹、典型鱼纹、简体鱼纹和符号化鱼纹等阶段,虽然其形态从早到晚发生了 考古研究 2021年07月07日 4 点赞 2597 阅读
甘肃:天水发现仰韶文化大型聚落 文化内涵贯穿新石器时代至明清 今年3月底以来,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甘肃天水市张家川县境内的圪垯川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从目前已发现并清理的遗迹单位分布情况判断,遗址所在台地南部为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址,面积约1.6万平方米,发现仰韶文化至马家窑文化的灰坑、墓葬、房址、灶址和窑址等各类遗迹。 考古前沿 2021年06月03日 6 点赞 2400 阅读
曹兵武:如何发现与重识仰韶,追寻华夏文明的源头 今年是中国考古学暨仰韶文化发现和命名一百周年。一百年来,包括夏鼐、梁思永、苏秉琦等在内的中国考古学的历代大师们都在仰韶文化及其相关问题上倾注过很多目光和精力。从1980年到2020年秋,文物考古人员先后多次在仰韶遗址发掘,希望在中国考古学诞生暨仰韶文化发现命名100周年之际,将对仰韶文化的认识推向深入——这一次次发掘和发现不仅是为了重新认识仰韶遗址, 考古研究 2021年03月15日 13 点赞 2478 阅读
严文明:发现中国史前文明的结构美 从1921年河南仰韶村的考古算起,中国考古已经走过百年。这百年间考古学在中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严文明先生从书房摆满考古报告的书架上取出新版的《中华远古之文化》给我们看,“1923年安特生发表《中华远古之文化》,这是中国第一个考古遗址仰韶的考古报告,它就是对中华早期文明的探索,就探讨了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把中国考古放到了世界文 考古研究 2021年02月20日 9 点赞 2175 阅读
方燕明:夏文化的探索与发现 中国古代史在商代以前有一个夏代,经由学术界对先秦文献和出土文献的研究,可以相信历史上夏代是存在的。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被确认的夏代的文字材料,所以夏代历史还无法成为信史。自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诞生以后,李济1925年至1926年在晋西南考古调查与西阴村发掘,就带有夏文化探索的目的,至今已经走过了90多年的历程。 考古研究 2021年01月19日 10 点赞 2964 阅读
新石器时代 · 石岭下遗址 中国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的遗址。位于甘肃省武山县城关镇。最初发现于1947年。1962年甘肃省博物馆曾进行复查。这里在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地层之下和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地层之上,存在着一种过渡性文化层。 考古词条 2020年11月26日 8 点赞 5242 阅读
新石器时代 · 大河村遗址 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北的大河村。面积约30万平方米。1972~1975年郑州市博物馆7次发掘,文化层分为6期,分属于仰韶文化的两个阶段和龙山文化,其中二、三期遗存的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的年代,约为公元前3790~前3070年。 考古词条 2020年11月11日 13 点赞 6575 阅读
新石器时代 · 王湾遗址 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以仰韶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为主的遗址,还有少量周代和北朝的遗存。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郊谷水镇附近,西北临涧河。1959~1960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师生进行两次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存跨越的时间相当长,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3390~前2390 年。通过对豫西伊洛两河流域、陕县以东地区新石器时代诸相应时期遗址的综合考察,说明王湾遗址具有一定的代表 考古词条 2020年11月10日 12 点赞 5611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