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 彩绘武士俑(宁夏博物馆) 唐代 陶质 高42厘米,宽18厘米 俑呈站立状。面宽耳大,发髻扎束高耸,前额宽凸,长眉紧蹙,两眼怒睁,眼球圆鼓,颧骨高凸,双唇微闭。身着明光铠,腰系束甲带,有贴金残迹。两肩至肘部有兽首披膊,左手叉腰,右拳紧握,屈臂上扬。 下着战袍,足登尖头靴,双腿粗壮有力,踩踏在一只伏兽身上。伏兽趴伏在崖形座上,更突出了武士的强悍威猛、冷峻雄健的形象。 黑彩、白彩、红彩、褐彩勾画出武士俑的面部、五官、胡 精品文物 2021年12月31日 2 点赞 2284 阅读
金代 · 磁州窑卧虎瓷枕(宁夏博物馆) 金代 瓷质 长26.6厘米,宽14.8厘米,高9厘米 金代磁州窑仍以白釉黑花瓷器为主,造型和装饰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陶工们蘸料彩直接进行瓷绘,烧制出红绿彩两色鲜艳无比的彩绘品种,较之宋代传统的刻、剔、划等装饰手法更为简洁明朗,粗犷豪放而独具民族特色。 常见器物有碗、盘、罐、碟、盏托、枕、三足炉等。 该枕作卧虎状,通体施赭黄釉。虎伏卧于地,体态丰满,双目凝视前方,似乎正在休息,甚是生动可爱 精品文物 2021年09月07日 2 点赞 2818 阅读
明代 · 白釉“清”字罐(宁夏博物馆) 明代 瓷质 高31厘米,口径17.8厘米,底径15.8厘米 旧藏 圆唇,直口,矮颈,溜肩,上腹鼓圆,下腹斜曲内收,平底。器通体施白釉,表面光滑,底部烧制一黑色楷书“清”字。 该器釉色均匀,造型丰满、浑厚、古朴、圆润,给人以质朴、庄重之感。 精品文物 2021年03月31日 2 点赞 1737 阅读
指掌春秋——闽台木偶艺术展(宁夏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1年3月25日——2021年5月30日 展览地点:宁夏博物馆三楼临展厅 展览简介 此次展览由“偶之源”、“偶之蕴”、“偶之艺”、“偶之趣”、“偶之衍”五大部分组成,通过展出提线木偶、掌中木偶、盔帽、戏服等218件/套具有闽台地区特色的木偶 文博展览 2021年03月25日 0 点赞 1410 阅读
明代 · 德化窑八角梅花酒令杯(宁夏博物馆) 明代 瓷质 高5.2厘米 口长8厘米 口宽7.1厘米 底长5.1厘米 底宽4.3厘米 旧藏 窄沿外侈,敞口,斜直腹,平底,矮圈足。杯身呈八角形,杯腹的六面饰有折枝梅花,其余两而光素。每组有三枝梅花,其间以三道并行的凸弦纹相隔。杯内底有一直立的瓷塑老翁,双目微敛,长袍袒腹,神情超然,雕塑线条简练而粗放。 该杯在使用时,将酒注入杯内,至老人胸前时,酒不再上漫,而从杯底一个小圆孔汨汨流出,故有时称 精品文物 2021年03月24日 3 点赞 2136 阅读
明代 · 白釉暗花龙凤纹碗(宁夏博物馆) 瓷质 高8.7厘米,口径19.2厘米,足径8.1厘米 旧藏 此碗敞口,器腹斜收,平底,圈足微内敛,为当时的典型器。釉色精细纯净,温润如玉。胎质致密、匀净,几无瑕疵,微微发红。口部釉色较薄,器腹与底足交接处呈积釉状。碗内暗刻龙凤纹及缠枝纹,肉眼难以辨识,但通过侧光,高倍放大以及灯光透视皆能看到。 此碗为薄胎,在其上刻划图案,十分艰难,再罩以精白的色釉,更如锦上添花。 精品文物 2021年03月24日 3 点赞 2154 阅读
明清 · 青花人物罐(宁夏博物馆) 明末清初 瓷质 高18.7厘米,口径13.2厘米 底径13.5厘米 旧藏 直口,短颈,丰肩,鼓腹下渐收,平底。通体饰青花纹饰。颈部绘倒垂变体莲瓣纹,颈肩处为青花双弦纹,器身沿袭明末清初的山水加题诗的所谓“画诗”题材,绘山石、流云、小草、一男四女五人物和“莫道登科早,嫦娥爱少年”文字组成的图案。画风苍劲有力,洒脱豪放。小草画法呈鱼鳞片状,这是清初秋 精品文物 2021年03月18日 0 点赞 2783 阅读
新石器时代 · 豆荚纹双耳彩陶壶(宁夏博物馆) 新石器时代 通高38厘米,口径13厘米,腹径36厘米。底径12厘米 这件彩陶是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陶器,距今约有5000年的 历史。该器物口沿微侈,直颈,圆肩,鼓腹下收,下腹素面,肩腹分 界处两侧各有一个小圆耳。造型端庄稳重。颈部绘两条平行的宽带据 齿纹,肩部以锯齿纹和豆英纹为母题。组成四组对称的漩涡纹图案。 精品文物 2021年02月04日 2 点赞 2708 阅读
清代 · 粉彩百蝶赏瓶(宁夏博物馆) 瓷质 高39.5厘米,口径9.9厘米, 腹径23.5厘米,底径12.9厘米 旧藏 粉彩瓷始于康熙时期,它是在五彩的墓础上汲取珐琅彩的工艺优点而创制的釉上彩新品种,即在彩粉使用前以“玻璃白”粉打底,形成“粉底”,通过洗晕等方法使这种白粉与彩料形成浓淡深浅的变化,经低温烧成。这件百蝶赏瓶即为白地上绘粉彩。 此瓶圆唇,侈口,细长颈,球形腹,圈足。唇口部 精品文物 2021年02月04日 0 点赞 2650 阅读
汉代 · 方形虎钮弓“廉眇“琥珀印(宁夏博物馆) 汉代 底面边长1.5厘米,高1.2厘米 该印面近正方形,呈红色,印背雕有一长身卧虎,造型小巧精致,印面阴刻有篆书“廉眇印“三字。东汉时期,除了官吏由官府颁发统一规定的官印外,民间也有普遍用印,这枚琥珀“廉眇印”,是东汉官、私印章中的上品,十分少见。 精品文物 2021年01月31日 4 点赞 2561 阅读
清代 · 满人四门官花园地图(宁夏博物馆) 清代 横约54厘米 最宽处58厘米 纵约64厘米 整副图被均匀地折叠成八块以便于收藏。依该图当时所有者白云帆题记所言,该图绘制于乾隆四年(1739)年,系乾隆四年迁筑新城满营驻防城池设计全图,对于后人解读新满营以及宁夏在清代的军事建制,提供了很好的实物资料。 精品文物 2021年01月31日 1 点赞 1778 阅读
清代 · 粉彩百花罐(宁夏博物馆) 清代 瓷质 高12.7厘米 口径5.2厘米 腹径12.3厘米 底径7厘米 旧藏 圆唇,敛口,曲腹,平底,器身满饰各种粉彩花卉图案,堆叠繁密,以红、黄、蓝、绿、白等颜料画成不同形状的花朵,寓百花呈瑞之意。 枝法具有西洋风格,胎质细腻,器形极为规整,青花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底款,是难得一见的雍正粉彩佳品。 精品文物 2021年01月30日 2 点赞 1803 阅读
明代 · 德化窑观音立像(宁夏博物馆) 明代 瓷质 高36.2厘米,底宽11.5厘米 旧藏 明清时期德化窑曾大量烧造瓷塑释迎牟尼、观音、达摩、弥勒、妈祖、关帝、文昌等,涌现出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等能工巧匠。这除了与宫廷的佛事活动有关以外,也与明清时期德化窑所呈现出的非凡的制瓷实力有着密切关系。该器中空,观音身材修长,体态轻盈,容貌端庄,慈祥和蔼,超凡脱浴。头披羽巾,发髻高耸。头部稍向前倾,双目微合,若有所思,直鼻小口,两耳硕长,面 精品文物 2020年12月25日 5 点赞 1941 阅读
明代 ·龙泉窑“清河”双鱼纹洗(宁夏博物馆) 明代 瓷质 高4.3厘米,口径19.1厘米,底径6.9厘米 旧藏 明代龙泉瓷烧造已衰退,一般胎骨粗笨,釉色多数浑浊灰暗,有青灰、茶叶末等色。玻化程度较高,釉色透明,失去了类玉的效果。该器形仿汉代青铜洗式样,敞口,宽沿平折,浅弧腹,平底,矮圈足,内底刻划两条相向嬉戏的鱼纹,两鱼中间饰有“清河”二字,刻工细腻。可以设想,一旦盛水,鱼似在水中游动,鳞鳍清晰,展鳍摇尾,活灵活现 精品文物 2020年12月11日 3 点赞 2341 阅读
元代 · 三彩花卉纹碟(宁夏博物馆) 元代 瓷质 高2.5厘米,口径12.7厘米,底径7.8厘米 旧藏 敞口,斜直壁,矮圈足,平底,器内外口沿施绿釉,器外口沿以下至足部露红胎。胎土夹砂,较为疏松。内壁满釉,主要以黄、绿、自三色釉装饰。内口沿以下与内底之间施白釉,器底刻划一株花束。花朵以白色釉为主,间施红色釉,枝叶施绿色釉,地施黄色釉,低温釉施彩,色彩光艳夺目。釉彩不交融,釉面自然流动感差,缺少唐三彩斑驳华丽的特点。 考古前沿 2020年11月26日 1 点赞 2172 阅读
元代 · 姜黄釉刻花瓷碗(宁夏博物馆) 元代 瓷质 口径19.5厘米,足径6厘米,高7厘米 2001年宁夏固原开城墓地出土 开城墓地出土的瓷碗是该遗址出土遗物中最为精美、最具特色的文物。具有硕大、浑圆、厚重的特点,挂釉也较厚,具备元代瓷器的典型特征。该瓷碗胎呈土黄色,圆唇,口微敛,近口部器壁微内折,下为斜壁,圆底,矮圈足。碗内壁刻划两朵折枝莲花纹饰,莲花的下方即碗底部分是两片人莲叶,两侧及莲叶下刻划卷草纹。花纹线条较细。内壁全釉,外 精品文物 2020年11月05日 0 点赞 2763 阅读
西夏 · 彩绘木雕花瓶及绢花(宁夏博物馆) 该器物由花瓶和花束两部分组成。花瓶为造型、装饰、大小基本相同的一对,瓶、座连体,上部为瓶,下部为座。花瓶口呈喇叭形,颈部细长,腹部鼓圆。底座上部为一圆形相轮,下部为覆钵形,圈足。通体以红色衬底,颈部贴金箔,腹部施金色牡丹花纹,底座以金线勾勒出莲瓣轮廓,腹与底座间的相轮边沿贴金后再用红、绿色彩绘。 精品文物 2020年10月19日 4 点赞 2872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