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 · 曾侯乙尊盘(湖北省博物馆) 战国 尊高30.1厘米 口径25厘米 盘高23.5厘米 口径58厘米 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 由尊和盘两件器物组成,尊的口沿是多层套合的镂空附饰,远看像云朵,实际是由无数条龙蛇所组成的镂空花纹,它们相互盘旋环绕,宛如在空中游动。 尊的颈部攀附四只反首吐舌、向上爬行的豹,豹身也以镂空的龙蛇装饰,尊的腹部和圈足满是蟠螭纹和浮雕的龙。盘的制作更为复杂 精品文物 2022年04月20日 4 点赞 2565 阅读
战国 · 透雕龙凤纹铜铺首(河北博物院) 战国 高74.5厘米 宽36,8厘米 重21.5公斤 1966年出土于保定市易县的燕下都遗址老姆台 现收藏于于河北博物院, 铺首是含有驱邪意义的传统建筑大门上的装饰物,在古代社会人们认为要阻挡妖魔鬼怪进门,最主要的方法是在大门上放-怪兽衔着门环,可以防止妖魔鬼怪进门,铺首,是最原始的“门拉手”,可以用来开门、敲门,同时也具有装饰意义。据专家推测, 精品文物 2022年04月15日 7 点赞 2555 阅读
战国 · 玉凤(苏州博物馆) 战国 高3.5厘米 玉质洁白,有褐色沁。勾喙相交,圆目修冠,昂首欲飞,尾翎修长,凤翼及翎上阴刻线刚劲有力,与无锡鸿山越国墓葬出土的战国玉凤有异曲同工之妙。 精品文物 2022年04月13日 2 点赞 2086 阅读
战国 · 谷纹玉龙(上海博物馆) 战国 长 13.2cm 宽4cm 玉龙造型采用战国玉龙最常见的W形。这一时期的龙,马首蛇身,矫健灵动,龙鳞像是饱满的谷粒,尾端内卷,椭圆的凤眼隐约可见,颇为神秘。上卷的尾端同时也是一只凤鸟的头部,因而这也是一件龙凤合体的玉佩。战国时期的玉龙还有双身与双首等造型,双身龙、双首龙这种充满想象力的神兽,在《山海经》中也有记载。 这类玉龙佩通常不是用来单体佩戴的,而是作为玉杂佩的组件,和玉环、玉勒子等 精品文物 2022年02月28日 2 点赞 2120 阅读
战国 · 金怪兽(陕西历史博物馆) 战国 长11 高11.5厘米 160克 1957年陕西神木县纳林高兔村出土 怪兽为鹰嘴兽身。大耳环眼,头生双角。每角分四叉,叉端各浮雕有立耳环眼鹰嘴怪兽。怪兽弯颈低头作角抵状。尾卷成环形,亦作怪兽头像。身驱及四肢上部满饰凸云纹,颈及胸部以细线条刻划成鬃毛。怪兽之角、尾、托座系分铸焊接而成。 圆雕、透雕、浮雕兼施。鹰喙兽身,头生双角如鹿,偶蹄,立于四瓣花形托座上。托座正 精品文物 2022年02月23日 7 点赞 3290 阅读
战国 · 错金杜金符(陕西历史博物馆) 战国 高4.4厘米,长9.5厘米,厚0.7厘米,重0.08公斤 1973年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桥村出土 杜虎符为左半符,虎作行走状,昂首,尾巴蜷曲。背面有槽,颈上有一小孔。虎符上有错金铭文9行共40字,字体为小篆,内容大意是:右半符掌握在国君手中,左半符在杜地军事长官手中,凡要调动50人以上的带甲兵士,杜地的左符就要与君王的右符相合,才能行动。 但遇上烽火报警的紧急情况,不必会君王的右符。铭文反 精品文物 2022年01月07日 4 点赞 2190 阅读
战国 · 鸟形尊(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战国 通体长28厘米 宽16.8厘米 高29厘米 2002年出土于涪陵小田溪墓地 整体呈鸟形,具有鱼嘴、鹰喙鼻、兽耳、凤冠、鸽身、鸭脚。通体饰细蜜的羽纹,在羽纹上有规律的镶嵌绿松石。造型、纹饰及装饰极其精美。青铜器中的尊本是酒器,这件尊通体上下除鱼形嘴外,了无一孔,不具备容器的实用性,应系学习中原地区的鸟兽尊而作。其体轻、壁薄、中空,铸造难度极高。出土于巴人的贵族墓地,是研究巴人的 精品文物 2021年12月08日 4 点赞 3240 阅读
战国 · 鼎形铜行灯(甘肃省博物馆) 战国 开启高30.2厘米 收合高16.7厘米 口径11.3厘米 平凉市庙庄战国秦墓出土 收合时,为三足圆鼎,内盛燃灯时所用的油料,盖两侧二鸭首,其宽嘴正好衔住双键,鼎盖便被牢牢扣住。 用灯时,将双键支起,可插入鼎盖中心的圆銎中,此时鼎盖即成为灯盏。构造精巧,设计科学,使用方便,封口严密不溢油,为贵族出行时使用的灯。 精品文物 2021年11月15日 4 点赞 1917 阅读
战国 · 青铜麋鹿(甘肃省博物馆) 战国—西汉 甘肃省张掖市出土 高8.5厘米 长10.5厘米 战国至西汉初期,河西走廊是游牧民族驰骋的地方,青铜动物雕刻是他们喜爱的装饰品。麋鹿,俗称四不像。铜麋鹿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这种珍贵动物的形象。 精品文物 2021年11月05日 5 点赞 1839 阅读
战国 · 龙首玉觿(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战国 长10.6厘米 玉质青白色。觽上端为龙首,圆眼,嘴部透雕成孔,龙身鱼鳞纹,其后连接一鸟形头部,勾喙,圆眼出梢。觽身及下端为素面。此件玉觿玉质莹润,雕琢十分细腻,纹饰刻画精美,堪称小田溪巴人墓群出土玉器中的精品。 精品文物 2021年10月08日 4 点赞 1925 阅读
战国 · 虎座鸟架鼓(湖北省博物馆) 战国 通高135.9厘米 宽134厘米 2002年出土于湖北枣阳九连墩2号墓 由两只昂首卷尾、四肢屈伏、背向踞坐的卧虎为底座,虎背上各立有一只长腿昂首、引吭高歌的凤鸟组成。 背向而立的凤鸟中间,一面大鼓,悬挂在凤冠之上。两只小兽,后足蹬在凤鸟背脊,前足托住鼓腔。器身通体髹黑漆,运用红、黄色彩绘,彰显了楚文化的浪漫与神奇。 精品文物 2021年06月24日 11 点赞 4798 阅读
战国 · 牛虎铜案(云南省博物馆) 战国 战国牛虎铜案,是云南青铜文化艺术的杰作,也是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出土于江川李家山墓葬群中墓坑最大,随葬品最多的24号墓。 器物主体为一头大牛,站立状,牛角飞翘,背部自然下落成案,尾部饰一只缩小了比例的猛虎,虎做攀爬状,张口咬住牛尾;大牛腹下中空,横向套饰一只站立状小牛。大牛与小胡用模铸造,一次成型,小牛则另铸再焊接于大牛腹下。 作为滇国的一件祭器,牛虎铜案在力学和美学上都达到了极 精品文物 2021年06月16日 38 点赞 3377 阅读
湖南:长沙闹市一中学内发现古墓群来自战国至宋代 5月20日,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发布消息称,近一个月来,该所抢救性发掘了一批古墓群。共有古墓葬30座,其中战国至宋代古墓葬24座。目前,考古发掘工作已经全面结束。 据极目新闻记者了解,此次发掘古墓葬群的地点,位于长沙市雨花区人民中路的湖南省地质中学操场工地。近期,该操场正在进行学校第一教学楼拆除重建工程。 据长沙市考古研究所介绍,通过此次考古发掘工作,共发现古墓葬30座,战国至宋代古墓葬24座, 考古前沿 2021年05月24日 3 点赞 2265 阅读
战国 · 越王者旨於睗剑(浙江博物馆) 战国 通长52.4厘米 越王者旨於睗剑为铜质,通长52.4厘米,剑体宽阔,中脊起线,双刃呈弧形于近锋处收狭。圆盘形剑首,圆茎上有两凸箍,箍饰变形兽面纹,茎绕丝质缠缑。剑格两面铸双钩鸟虫书铭文,正面为:戉(越)王戉(越)王;反面为:者旨於睗。字口间镶嵌着薄如蝉翼的绿松石,现有部分脱落,脱落处可见红色粘接材料的痕迹。 越王者旨於睗剑附有完整的剑鞘,系用两块薄木片粘合而成,外用丝线缠缚加固,再髹以 精品文物 2021年05月13日 4 点赞 2355 阅读
战国 · 交龙纹壶(山西博物院) 战国 1995年定襄县中霍村出土 高56.7厘米,口径15厘米 盖平弧,正中一环形钮,子口。 体方唇,直口,束颈,溜肩,弧腹,平底,下接矮圈足。肩部有兽首形环耳,颈部和下腹部均置四个铺首衔环钮。身饰细交龙纹六周,间以宽弦纹带,以圆珠纹衬底。圈足饰绹索纹。 精品文物 2021年04月14日 0 点赞 2107 阅读
战国 · 楚王熊肯釶鼎(安徽博物院) 战国 高38.5厘米 口径55.5厘米 1933年安徽省寿县朱家集楚王墓出土 楚王熊肯釶鼎方耳外折,直壁,平底,蹄足。腹饰凸弦纹,足根作兽首形。 口沿外壁有铭文12字:“楚王熊肯作铸釶鼎以共岁尝”。青铜器中的匜,往往自铭“也”或“釶”。此鼎有流,故自铭釶鼎。“楚王熊肯”经考证为楚考烈王。 精品文物 2021年04月02日 4 点赞 2047 阅读
铜华镜彩——宣城市博物馆藏铜镜展( 慈溪市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1年3月16日——2021年5月30日 展览地点: 慈溪市博物馆 展览内容 本次展览遴选铜镜近百件,年代上起战国,下至清代,在造型、纹饰、铭文或制作上各具特色,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历程和蕴含的文化内涵,折射出各个时代的社会风尚与审美情趣。 文博展览 2021年03月16日 0 点赞 191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