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镶金座荷鹭纹玉饰件 (南京市博物总馆) 通高7.3cm,宽5.3cm 南京市炸药厂出土;藏于南京市博物馆 饰件上部为用新疆和田玉雕琢的炉顶,下部为金座。玉炉顶通体多层镂雕,顶饰由两片荷叶组成,呈四瓣样式,叶脉清晰可见;荷叶下的苇叶和水草穿插交织,形成层次丰富的多层立面;两对鹭鸶栖息其间,各据一隅,姿态各异,优雅闲适。该器雕琢时采用了钻孔镂空之法,但不见自一侧钻透到另一侧的孔,琢制工艺十分娴熟。 玉炉顶底部为椭圆形,平整,周边稍作 精品文物 2022年07月07日 0 点赞 9 阅读
清末 碧玉兽面纹提梁卣 (天津博物馆) 卣是一种古代盛酒用品,见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流行的时间虽不长,但其形制很丰富,除圆形、椭圆形、方形等常见的器形外,还有筒形、鸟兽形等。它本身无名称,流传下来之所以称其为“卣”,是源于《诗经》、《尚书》等古籍中记载称其为“秬鬯一卣”,而“秬鬯”是古代祭祀时期使用的一种香酒,由此可见“卣”是古时一种专门盛酒 精品文物 2022年07月07日 3 点赞 2847 阅读
明代 · 青玉觚(辽宁省博物馆) 明代 高18.1、宽5.65厘米 这件玉觚的玉质为新疆和田玉中的青玉山料,局部有边皮和绺裂。从器型到纹饰都是模仿青铜觚制作的,器型仿照商周青铜觚的样式。 方体,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四个边棱及每面的中间均雕琢出脊的扉棱,并琢有青铜器觚上常见的雷纹和兽面纹。 精品文物 2022年06月27日 0 点赞 1451 阅读
清代 · 白玉人物槎 (苏州博物馆) 清 · 后期 长19.7厘米 玉质莹润细腻,以柳树杆作槎,槎尾立弯曲状柳枝,槎底与边阴刻水花纹。槎上前后分立四人:妇人槎后执桨,旁立一孩童,天真可爱。 槎头一老一少正在欢快地撒网捕鱼。槎中雕一竹编大筐,用来盛装捕获的鱼虾。整槎圆雕、浮雕、阳刻等多种技艺相结合,人物造型栩栩如生,琢工精细。 精品文物 2022年06月14日 2 点赞 2308 阅读
魏晋 · “杜宝”玉印(甘肃博物馆) 魏晋 印高1.35厘米,边长1.3厘米。 为优质和田玉。印面白文篆文“杜宝”二字。圆雕龟钮,印台较厚。字体布局匀称,章法、姿态、刀工均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精品文物 2022年05月16日 5 点赞 1847 阅读
战国 · 玉凤(苏州博物馆) 战国 高3.5厘米 玉质洁白,有褐色沁。勾喙相交,圆目修冠,昂首欲飞,尾翎修长,凤翼及翎上阴刻线刚劲有力,与无锡鸿山越国墓葬出土的战国玉凤有异曲同工之妙。 精品文物 2022年04月13日 2 点赞 2086 阅读
清代 · 黄玉云纹龙首四耳瓶(天津博物馆) 清 · 乾隆 高18.5厘米 宽9.1厘米 口径5.3厘米 清朝制玉在继承明代玉器的基础上,有极好的发展和创新,特别是乾隆时期玉器制作已成鼎盛之势。清代玉器选材广泛,除用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墨玉外,兼用翡翠、玛瑙、水晶、珊瑚、琥珀、碧玺等雕琢玉器,这些质色多异、造型别致的装饰品给人以绚丽多彩的感受。 乾隆年间的玉器,除原清宫秘藏大至数十、数千公斤重的玉山,小至玲珑剔透、精美 精品文物 2022年04月08日 1 点赞 1849 阅读
盛世芳华——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上海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2年3月10日—2022年9月4日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 展览简介: 展览汇聚195件/组受赠文物,涵盖书画、青铜、玉器、印章、竹刻、雕塑、陶瓷、钱币等各个门类,以此向关心和支持上博发展的所有捐赠者、文博工作者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敬意。 文博展览 2022年04月07日 1 点赞 2609 阅读
宋代 · 青玉龙首饰(天津博物馆) 宋代 高17.2厘米、宽10.4厘米, 青玉质,质地纯正,局部有黄色沁,体大且造型浑重、气韵宏伟。整体采用镂雕、浅浮雕兼细阴线的雕琢技法,制作工艺复杂细腻。龙眼瞠目圆睁,龙眉粗重浓密,其口中含珠,上唇龇出尖利龙齿,龙唇上下翻卷呈卷云状,颔下有须,腮部饰火焰纹,颈上饰鳞纹及粗密的鬣,头顶雕龙耳及粗壮的龙角。沿颈向下为管状,一边穿三孔。 此件青玉龙首饰为传世孤品,到目前为止并未发现有同类型器物出土 精品文物 2022年01月19日 1 点赞 2615 阅读
清代 · 嵌宝八角玉盘(上海博物馆) 清代 高3.1,口径、底径12.4 cm 嵌宝八角玉盘是一件具有西域伊斯兰风格的玉器 乾隆时期,痕都斯坦(今北印度、克什米尔一带)流行一种镶金嵌宝的玉器,传入中国后,受到统治者的青睐,中国工匠大量仿制。 此盘上花卉枝叶轮廓用金丝镶嵌,中间嵌以红宝石和绿宝石,器底有“大清乾隆年制”款。 周边刻有“子子孙孙永保用之”的字样,表达了乾隆皇帝对其的喜 精品文物 2021年12月02日 2 点赞 6902 阅读
东方玉晓——红山文明玉器专题展(鸦片战争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1年11月16日——2022年1月4日 展览地点:鸦片战争博物馆 展览简介: 本次展览展出了红山文化玉器珍品100余件,全面地揭开红山文化玉器的神秘面纱,向观众展示文明曙光中的灵玉之光。 文博展览 2021年11月18日 1 点赞 1415 阅读
明代 · 镂雕船形玉摆件(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明代 长8.8厘米,宽1.2厘米,高3.7厘米 玉质青色。镂雕龙舟,首尾上翘,龙头简化。船头为一回首仙鹤,中间雕琢有提盘,其上放有果品,船尾坐一女子,正手拿桃和灵芝。 精品文物 2021年11月04日 0 点赞 2001 阅读
商代 · 玉龙形刻刀(故宫博物院) 商代 高5.8厘米 宽3.8厘米 厚0.4厘米 器为白玉质,但已沁为黄褐色。扁薄片状的造型将一只扭头卷尾的玉虎打造得栩栩如生。虎张口,用连续钻孔的工艺制成口中的利齿。椭圆形眼,蘑菇状角。胸前凸起一环形小穿,可供系挂。尾一侧琢出一小尖刀,刀刃部两面磨薄,使之兼具一定的实用功能。这件玉刻刀虽然外形似虎,但由于头上有蘑菇状角,所以也有人认为是龙与虎的结合体。 商代小型玉质刻刀多见,均是在尾部雕琢出刀刃 精品文物 2021年10月20日 3 点赞 2344 阅读
清代 · “老子西游图”玉山子(陕西历史博物馆) 清代 玉质呈青白色,绺纹和黄色瘢痕较多,以深浅浮雕及阴刻手法琢成。正面琢刻古木参天的深山幽谷,古关隐于丛林烟云之中,蜿蜒静寂的山间小路上,一人恭候,一老者骑牛姗姗而来,后面为捧杖童子。背面幽幽山谷中,松树茂盛,构成一幅美丽的山景图。 精品文物 2021年10月18日 4 点赞 1683 阅读
明代 · 青玉桃式洗(广东省博物馆) 明代 玉器 长16.5厘米,高8厘米 青玉质。玉质内含成片墨点。洗做带柄的杯形,桃形如杯状,镂雕枝叶为柄,部分枝叶延伸缠绕于杯身并作杯足。 精品文物 2021年09月10日 4 点赞 1988 阅读
元代 · 心形活环玉坠(安徽博物院) 元代 长8.7厘米 宽5.4厘米 厚0.8厘米 1956年安庆市棋盘山范文虎墓出土 白玉质。此套玉饰由三部分组成。上有活环,下坠为心形,坠与活环之间由一梅花形栓柱连接。活环由两个圆环相连,下环底部磨平,琢出一梅花形孔;心形坠中间部分鼓突,向外呈弧形渐低,周边突起为窄边。心形坠顶部磨平,镌有一梅花孔。这样,活环底部及心形坠上部均可与梅花形栓柱相连接。此玉坠打磨光滑,素面无纹。整器细腻剔透,构思极 精品文物 2021年08月18日 3 点赞 1955 阅读
清代 · 桃形玉笔洗(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清代 长12.9厘米 宽9厘米 高4.2厘米 说明:玉质青色,器呈剖开的半桃形,外壁镂雕缠枝花卉和仙鹤作为柄与圈足。 精品文物 2021年07月13日 1 点赞 5081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