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发现西周时期倗国中等贵族墓 出土楚公逆短剑 5日从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发现一座西周中期偏晚的倗国中等贵族墓,出土有楚公逆短剑,对研究楚公逆的年代具有重要价值。 ▲ 铜方座簋俯视图。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 该墓葬出土的铜车马器。 图片来自山西省考古研究院 横水西周墓地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绛县横水镇横北村以北约800米处,2004年至2007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前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运城市文物工作站和绛 考古前沿 2022年07月06日 37 点赞 8650 阅读
春秋 · 镂空蟠龙纹鼓座 (上海博物馆) 37.9kg 鼓是中国古代的主要乐器之一。这件鼓座成半球体,圈足,正中突起的空心圆筒用来插放鼓柱。12条相互缠绕噬咬的圆雕蟠龙攀爬于半球体的鼓面上。 龙首为圆雕,口衔圆环,龙体为高浮雕。十二条大龙双目圆形中空,可能原有镶嵌物,现已遗失。龙角的两端为空槽,可能也曾有类似的装饰物。 整器将圆雕、高浮雕、浅浮雕、阴刻手法融汇一体,使用了分铸、铸接、铜焊、镴接、镶嵌等工艺,以多变的形态和对称的布局构 精品文物 2022年07月05日 7 点赞 1535 阅读
春秋 · 史尸簠 (上海博物馆) 春秋中期 高18.5厘米,口横28.2厘米,口纵22.8厘米 4.86公斤 器盖相同,器、盖两侧各设兽首环耳。器物整体饰三种不同形式的龙纹,口缘是连续式的卷体龙纹,腹壁是交连龙纹,圈足则是相背爬行式的无冠龙纹 。 盖的纹饰与器相同,交连龙纹比之春秋、战国之际的纹饰还是显得较为粗放。 器盖刻铭五行二十二字,铭文记载:“曾孙史尸作飤簋,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保用之。& 精品文物 2022年07月05日 4 点赞 1563 阅读
西周 · 旅钟(上海博物馆) 西周晚期(前9世纪上半叶—前771年) 高53.1厘米 铣长29.7厘米 孙鼎1979年捐赠 旅钟出土时为七件,此为第四钟。体呈合瓦形,甬部饰波曲纹和重环纹,篆间饰窃曲纹,鼓部饰相背卷龙纹、右侧有一凤鸟纹。 此钟钲部与鼓部左侧铸铭86字,大意为旅称赞父亲惠叔有良好的品德,并以其父为榜样,同样勤奋地效命于天子,因此得到王的赏赐,故作此钟。父亲的在天之灵一定会护翼人间的旅,降赐许多福 精品文物 2022年06月17日 3 点赞 1269 阅读
山西:发现春秋晚期卿大夫墓 出土成套编钟乐器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0日对外发布考古新发现,当地考古人员在山西省洪洞县发现春秋至清朝时期墓葬9座,从出土器物分析,其中一座春秋墓葬的墓主人级别或为当时的卿大夫。 ▲ 墓葬出土编钟乐器组合 南秦墓地属于南秦遗址的一部分,南秦遗址在上世纪50年代即被发现,其范围包括了南秦村、永凝堡及坊堆三处遗存,上世纪80年代曾在永凝堡抢救发掘了中小墓葬12座。 ▲ 墓葬出土的金饰 南秦遗址位于山西省临 考古前沿 2022年05月12日 5 点赞 1720 阅读
春秋 · 莲盖夔龙纹方壶(山西博物院) 春秋 通高66.7厘米,口径23.4厘米,最大腹径35.6厘米,圈足径25.8厘米 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 一组四件,形制、大小、纹样皆相同,此为其中一件。长方形华盖,中空,有一周凹槽,四周八片镂空外侈的莲花瓣,呈波浪式,每片莲花瓣内饰两条夔龙。 子口可插入壶口。壶体母口,厚唇内敛,承接华盖。修长束颈方筒。颈两侧有一对壮硕的兽形耳。兽回首卷尾,蹲立,眉目清秀,卷鼻,獠牙。肩外弧起棱 精品文物 2022年05月12日 1 点赞 1854 阅读
春秋 · 刖人守囿车 (山西博物院) 春秋 高9.1厘米 长13.7厘米 宽11.3厘米 1989年闻喜县上郭村出土 厢式六轮车。车顶部有双扇盖可以开启,盖面嵌有一猴形捉手,周边围绕四只振翅欲飞的小鸟,器壁饰相背的凤鸟纹,并有兽形装饰,器足由两大、四小共六个轮子组成,可挽环牵引,可用手推转动。 器壁一侧有一小环,另一侧开一小门,门扉上立一受了刖刑的人,头戴尖帽,左脚残,左手持拐杖,门栓从此人的右臂腋下穿过, 精品文物 2022年05月07日 5 点赞 1716 阅读
西周 · 兽形觥(山西博物院) 西周 高29厘米,长30.5厘米 2006年绛县横水墓地出土 方体,龙头盖,腹壁微曲。龙头张口露齿,唇上饰蛇纹,盖上饰龙纹和兽面纹,口沿以下饰花冠凤鸟、长冠凤鸟和弯角龙纹。 觥体四壁和圈足分别饰内卷角大兽面和长冠凤鸟,均以雷纹填地。主体花纹之上又以阴线刻花,形成三层花,豪华富丽。此为倗国铜器。 精品文物 2022年04月27日 8 点赞 4227 阅读
战国 · 曾侯乙尊盘(湖北省博物馆) 战国 尊高30.1厘米 口径25厘米 盘高23.5厘米 口径58厘米 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州市曾侯乙墓 由尊和盘两件器物组成,尊的口沿是多层套合的镂空附饰,远看像云朵,实际是由无数条龙蛇所组成的镂空花纹,它们相互盘旋环绕,宛如在空中游动。 尊的颈部攀附四只反首吐舌、向上爬行的豹,豹身也以镂空的龙蛇装饰,尊的腹部和圈足满是蟠螭纹和浮雕的龙。盘的制作更为复杂 精品文物 2022年04月20日 4 点赞 2565 阅读
西周 · 冥车父壶(陕西历史博物馆) 西周 通高51.5厘米 口径18*13.5厘米 腹深36.4厘米 重19.39千克 1976年3月陕西临潼出土 此壶椭方形,垂腹,圈足,盖、器子母口套合。颈部有兽首衔环双耳,兽鼻上卷,角作螺旋状。器体满花装饰,盖面饰变形兽面纹,盖口饰波曲纹,腹部饰变形龙纹并以宽带纹相隔,圈足饰弦纹。器口内壁与盖外壁各有相同铭文“冥车父乍(作)宝壶永用享”九字。铭文中的“冥车 精品文物 2022年04月12日 1 点赞 1607 阅读
四川:三星堆出土“虎头虎脑”青铜器! 三星堆又上新啦! 近日,三星堆8号坑发现了一件“虎头虎脑”龙形青铜像。中国青铜时代的其他遗址里,从未发现过这种器物。许多网友看后纷纷表示“虎年吉祥物来了” “虎头虎脑”龙形青铜像高约80厘米,它的头像老虎头一样,耳朵也是老虎的圆耳朵,但有长长的犄角,躯体上扬犹如一条飞龙。 考古人员发现,龙形象身前无配重,身体主体超出基座, 考古前沿 2021年12月27日 6 点赞 2763 阅读
西周 · 冥车父壶(陕西历史博物馆) 西周晚期 通高51.5厘米,口径18*13.5厘米,腹深36.4厘米,重19.39千克 1976年3月陕西临潼出土 此壶椭方形,垂腹,圈足,盖、器子母口套合。颈部有兽首衔环双耳,兽鼻上卷,角作螺旋状。器体满花装饰,盖面饰变形兽面纹,盖口饰波曲纹,腹部饰变形龙纹并以宽带纹相隔,圈足饰弦纹。器口内壁与盖外壁各有相同铭文“冥车父乍(作)宝壶永用享”九字。铭文中的“ 精品文物 2021年12月01日 3 点赞 7277 阅读
前凉 · 灵华紫阁服乘金错泥筩(陕西历史博物馆) 十六国时期·前凉 高11.7厘米,口径7.9厘米,重0.682千克 1966年本馆征集 体呈圆形竹筒状,下有三马蹄状短足,器外壁饰金错龙虎纹。依据器形分析,此器原应有盖,现已遗失。器底有金错铭文四十七字。 刻款中有器名、制造地点、制造时间、政府部门、监工官员、错金匠以及铸造匠的名字。据刻款可知,这件筒形器是用来盛装封泥的。在我国古代,封泥是用来封箴那些写在竹简木牍上的文书的,使 精品文物 2021年11月22日 3 点赞 2698 阅读
噩国历史仍有缺环,有待新的考古发现 噩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先秦古国,为周代南土重要诸侯,在历史上鲜少有文献记载。长久以来学界都认为噩国在西周晚期因噩侯驭方叛乱被灭。2012年南阳夏饷铺噩国墓地的发现表明,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噩国仍在南阳,这次考古发现是噩国研究的重大突破,将噩国的历史延续到了春秋早期。 澎湃新闻:2012年,南阳夏饷铺噩国墓地的发现以及之后的发掘为噩国研究带来了重大突破,用考古实证了噩国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这段历史,作 考古研究 2021年10月25日 4 点赞 2865 阅读
汉淮传奇——噩国青铜器精粹展(上海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1年10月20日——2022年1月16日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 展览简介: 本次展览聚集从西周早期至春秋早期的噩国青铜器,并以青铜器为载体,铭文内容作经纬,完整呈现了噩国青铜器的发展脉络,为观众还原噩国的历史面貌。希望通过本次展览,能够给观众带来一次难忘的上古历史体验与艺术享受。 文博展览 2021年10月15日 1 点赞 2597 阅读
消失的古噩国留下了这些青铜器 噩国历史未载于史册,长久以来不为人知,却在青铜器铭文中不经意留下鸿毛鳞爪,等待后人发现。2007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北随州羊子山发掘了一座西周早期墓葬,出土的青铜器不仅精美而且铸有噩侯铭文,一段被历史长河吞噬了3000年的噩国历史展现在人们面前。2012年河南南阳夏饷铺发现一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噩国贵族墓地,出土大批青铜器,再次将噩国推向众人关注的焦点。 一、噩国——几度浮沉 考古研究 2021年10月14日 16 点赞 4767 阅读
春秋 · 莲鹤方壶(河南博物院)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通高117厘米,口纵25厘米,口横31厘米 1923年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 莲鹤方壶的纹饰构图极为复杂,设计非常奇妙,铸造技艺卓越精湛,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饰于器身上下及各种附加装饰上的龙纹。最上面的壶盖由10组两重并列的莲瓣装饰组成,莲瓣上为镂空的龙纹。器盖口沿饰龙纹,每组两个,头各东西。 壶身的纹饰为浅浮雕并有阴线刻镂的龙、凤纹饰。其腹部攀附着几条蜿 精品文物 2021年10月09日 7 点赞 297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