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巍 :考古勾勒出的汉前丝绸之路 说起丝绸之路,大家都会想到西汉武帝时期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其实,生活在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和西域及以西地区人们之间的交流并非自汉代才开始。 在著名的《穆天子传》里,就记载着西周穆王游历四方的事迹,并有穆王西行途中会见西王母的记述。关于穆王与西王母会见的地点究竟是现在的哪里,学术界众说纷纭。但根据这一文献记载,中原王朝与西域地区的交流至迟在西周中期之初的穆王时期已经开始。 近年来的考古发现,为探讨汉代以 考古研究 2022年07月07日 4 点赞 1190 阅读
吴勇:龟兹故城考古发掘及收获 龟兹故城,又名“玛扎不坦古城”“皮朗古城”,位于库车县库车镇内。城内外主要为农田和居民区,天山路(原314国道)从城中穿过。1961年公布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黄文弼1958年调查,城址规模宏大,平面呈不规则方形,周长约7千米。城墙可见有北、东、南三面,西面不见墙。城墙迂回曲折,颇不整齐。墙垣土 考古研究 2022年07月07日 4 点赞 1160 阅读
蜀锦“五星出东方” 丝绸之路千年奇幻漂流 两千多年前,它从蜀地出发,顺着丝绸之路来到了精绝国,也就是现在的尼雅遗址,被深埋在了茫茫的大漠之中。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日联合考古队在尼雅遗址发掘出了这块蜀锦,立刻引起轰动,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那个时候没有人会想到,“五星出东方”会以两千年前的方式再次被织造出来,而且与它的诞生地成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代考古人的命运,就这样联系了起来。 1.近距离 考古研究 2022年06月15日 3 点赞 1884 阅读
徐铮:连璧以通天——从馆藏织锦袖子残件看汉晋时期流行的连璧锦 锦是中国古代丝绸品类中最为贵重的一种,代表了古典丝织技术体系的最高水平,同时,它的图案变化也十分丰富,纹样题材真实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时尚流行。本文以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汉晋时期织锦袖子残件为研究对象,从工艺和图案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并针对其中一片连璧锦,结合相关实物、文献和图像资料,探讨神仙思想流行下“棺饰连璧”制度对当时织锦图案设计的影响。 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有一 考古研究 2022年04月26日 4 点赞 2637 阅读
丝路光华——粤陇文物精品联展(广东省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2年3月24日—2022年6月26日 展览地点:广东省博物馆 展览简介: “丝路光华:粤陇文物精品联展”以粤陇两省精品文物为依托,遴选两地文博单位文物藏品逾500件,运用宏观视野解读南北两地的内在联系,介绍了甘肃河西走廊和广州通海夷道的历史与渊源,呈现同一时空下跨地域的思想技术传播和交融互鉴的文化历史,深度阐释丝路变迁对中华文明的深刻影响。 文博展览 2022年04月13日 1 点赞 1540 阅读
见证“楼兰路”,新疆沙堆烽出土大量唐代汉文木简 “春景渐芳,暄和未尽,不委如何……”这是日前新疆尉犁县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考古发掘清理出的一封唐代的纸制家书,虽说已经残破泛黄,但字迹却依旧清晰。 ▲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全貌 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位于新疆尉犁县东南90公里处的荒漠无人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孔雀河烽燧群中的一座。 2019~2021年,经国家文物 考古研究 2022年04月08日 3 点赞 2202 阅读
天马歌——明铁佩遗址与丝绸之路图片展(南越王博物院) 展览时间:2021年12月28日—2022年3月28日 展览地点:南越王博物院 展览简介: 本次展览以中、乌联合明铁佩遗址考古成果图片为主,辅以公元前1世纪至6世纪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的考古发掘成果图片,从“寻找大宛”“丝路明珠”“天马西来”“走向世界”四个方面展开,以两千余年前张骞凿 文博展览 2021年12月30日 0 点赞 1810 阅读
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故宫博物院) 展览时间:2021年9月17日——2021年11月18日 展览地点:故宫博物院 展览简介: 本次展览分为“丝路重华”“万象人间”“保护传承”三个单元,展出来自丝绸之路甘肃段的文物及故宫博物院院藏文物共188件。展品还包括敦煌壁画临本35件,复制彩塑6身,高保真数字化壁画复制品70余幅,还有仿制华盖、佛 文博展览 2021年10月29日 1 点赞 2190 阅读
师若予:古代丝路上的佛教假面艺术交流 《隋书·音乐上》关于梁三朝元会记载,在撤食之后演出散乐百戏,其中有“第四十四,设寺子导安息孔雀、凤凰、文鹿胡舞登连上云乐歌舞伎。” 此伎乐可概括为“上云乐歌舞伎”,与其关系密切的文献有梁武帝的《上云乐》七曲、周捨的《上云乐》(又称《老胡文康词》)和李白拟周捨旧作而成的《上云乐》等。 相关学者据宋人陈旸《乐书》中此伎乐演出顺序,考证出它是 考古研究 2021年06月30日 1 点赞 2733 阅读
万物生灵——丝绸之路上的动物与植物(中国丝绸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1年6月18日——2021年9月5日 展览地点:中国丝绸博物馆 展览简介: 展览试图以丝路上的动植物为切入口,根据文献记载,结合考古出土文物和自然动植物标本,诠释由这些外来动植物所构建的从生活享乐、物质文明到精神文化艺术的多维立体的文化交融环境,再现“丝路改变生活”这一主题。 文博展览 2021年06月17日 2 点赞 2419 阅读
郑炳林 朱建军:从海外藏对鹿纹挂锦见吐蕃时期丝路多元文化的交融 3天前2019年7月3日至10月22日,一场名为“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展”在敦煌莫高窟举办。美国芝加哥普利兹克收藏的中古时期陆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土的佛像、王冠、银币、生活器物等文物,以及国内21家考古文博机构的馆藏文物精品、国之瑰宝,还有美、日、俄等国艺术馆奉献共计120余件精美文物集体亮相。如此大规模、高级别展出吐蕃时期的文化遗存,这在国内是首次 考古研究 2021年05月06日 1 点赞 2050 阅读
丝路遗珍——古代丝绸之路上的货展(孔子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1年5月1日起 展览地点:孔子博物馆基座层临展2厅 展览简介: 展览共分为三大版块:一是中原王朝货币,二是古代西域地方货币,三是丝路古国货币。展览以丝绸之路中段西域为交汇点全面涵盖了历史时期古丝路沿途各王朝和城邦国发行的多种多样货币,时间跨度上下有数千年;材质有金、银、铜、锡、合金等多种材质;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方形、长方形等多种形状。 文博展览 2021年04月30日 3 点赞 2001 阅读
丝路要塞 西陲雄风——酒泉长城专题展(酒泉市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1年4月25日——2021年6月15日 展览地点:酒泉市博物馆三楼临展厅 展览简介: 此次展览将通过“汉塞关隘亘千里—金塔、烽燧雄峻倚祁连—肃州、饮马长城连乾齐—玉门、大河西流锁胡沙—瓜州、大漠孤烟萦边关—敦煌、壅城关垒铸天堑—肃北、雄踞南塞戍金山—阿克塞&rd 文博展览 2021年04月25日 2 点赞 1728 阅读
丝路无界:从地中海到中国——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文物精品展(宁波博物院) 展览时间:2021年4月1日——2021年5月28日 展览地点:宁波博物馆一楼东特展馆 展览简介: 本次展览由宁波博物院、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主办,汇聚了日本艺术家平山郁夫先生收藏的丝绸之路沿线文明国家的文物,展示了中国以西丝绸之路上环地中海地区,西亚两河流域和伊朗地区,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地区的古代文明遗存。共计展出展品192件(套),涵盖古希腊彩陶、古罗马与 文博展览 2021年04月02日 1 点赞 2108 阅读
张德芳:丝绸之路上的丝绸——以河西出土实物和汉简为中心 “丝绸之路”一词,自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由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提出来以后,内涵和外延一直处在变化之中。到现在为至它实质上已经成为一个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象征性符号,为社会各界接受和运用。近年来随着丝绸之路沿线相关遗址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成功和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丝绸之路和东西文化交流的研究也在逐步深入。有学者由于关注的范围不同,提出了各种不同 考古研究 2021年03月23日 4 点赞 3518 阅读
王旭东:穿越千年的庆阳北石窟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石窟寺是世界级的石窟艺术珍品,也是敦煌研究院管理的六大石窟之一。北石窟寺所在区域历史悠久、文化多元,文化遗产资源丰富,既是陇东古人生息繁衍、交流交融的中枢,也是丝绸之路在陇东的一个重要节点。当地有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可追溯到更新世地质时代,在史前时期也有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遗存分布。进入历史时期,周围地区是以周人、秦人为代表的华夏民族与周边戎、狄、匈奴等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角逐 考古研究 2021年03月19日 4 点赞 2280 阅读
葛承雍:敦煌悬泉汉简反映的丝绸之路再认识 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东西方交流战略后,汉代有无丝绸之路成为一个议论热点,海内外研究者依据自己对史料的理解提出了各种意见,一些学者凭借已发现的零散简牍和残破文书,认为丝绸只是供应支付驻军而不是主要输出品,短途小贩被说成了长途贸易,所谓丝绸之路繁荣是虚假的,从而被评论为颠覆了丝绸之路的传统观念。本文依据考古出土的敦煌悬泉汉简,论证汉代丝绸之路涉及的西域胡商与物品交流都是真实存 考古研究 2021年03月17日 6 点赞 2317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