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泾阳大堡子汉墓又出土成套乐舞陶俑 202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配合基本建设在泾阳大堡子墓地清理墓葬400余座,出土遗物以西汉早期遗存为主要文化内涵。其中,一座编号为M68的竖穴墓道土洞墓,是在大堡子墓地发掘的保存情况最完整、出土器物数量最多、器物种类最丰富、器物组合最完整的一座墓葬。 考古前沿 2022年05月06日 4 点赞 1829 阅读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发掘31座汉墓出土器物200余件 ▲ 考古部门发掘的铜铃和印章 近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发掘出31座汉代墓葬,根据墓葬形制与出土陶器、钱币可推断出,墓葬横跨西汉中期至东汉早期约200年时间。 发掘的汉墓位于和林格尔县小红城古城西北约1公里的一处台地上。墓葬以西约2公里的明代大红城古城附近曾发现众多散布的汉代遗物,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初步推断明代大红城古城下可能叠压了一座汉 考古前沿 2021年11月08日 3 点赞 2119 阅读
王煜:新瓶还是旧酒——汉墓中的蝉蜕成仙之道 学术研究创新是目的,严谨是基础,规范是法则,一分材料说一分话,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谨守基础和法则是根本的。 若以后世玄幻奇谈去研究早期背景模糊的材料,不知要出现多少“创新成果”,然而即便暂时唬得住一些不熟悉材料的外行,最终会被嗤之以鼻。 “蛇蜕蝉飞”,动物通过变化而转化和延续生命形态的方式给人们以遐想。在中国传统神仙观念中有一个比较有特色的内容,即 考古研究 2021年05月25日 3 点赞 2413 阅读
鞍山地区汉墓出土文物展(鞍山市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0年12月22日起 展览地点:鞍山市博物馆一楼 展览简介: 古代墓葬是社会生活的缩影。不同历史时期的墓葬都有自己特有的埋葬制度和埋葬习俗,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着社会制度、阶级关系、社会经济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情况。 本次展览共展出文物一百余件(套),年代涵盖两汉,重点介绍了调军台汉墓群、羊草庄汉墓群的考古发掘情况及出土随葬品。展览为研究鞍山地区汉代历史、丰富博物馆馆藏提供了十分珍贵的 文博展览 2020年12月23日 3 点赞 2319 阅读
陕西:发现西汉早期大型墓地,为咸阳曾用名“新城”增加证据 2020年5月至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2017年发掘区域以北开展考古工作,截至目前,清理墓葬103座、墓葬围沟10余座,虽遭严重盗掘,但仍出土陶、铜、玉、铁等各类遗物近300件(组),以西汉早期遗存为主要文化内涵。 考古前沿 2020年11月30日 5 点赞 2152 阅读
山东:德州一工地发现东汉古墓 近日,山东德州,一在建工地做基建时发现一处东汉末年的古墓,距今有1800多年历史。据专家称,这种带壁画的砖石墓葬在德州乃至山东都很少见,对于研究东汉墓葬有重要的意义。 考古前沿 2020年11月09日 9 点赞 2542 阅读
马王堆汉墓简帛文字全编 《马王堆汉墓简帛字词全编》由《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一书的原班人马编纂,充分利用了《集成》的最新整理研究成果。本书一套两册,一册为《马王堆汉墓简帛文字编》,一册为《马王堆汉墓简帛语词全编》。 著作推介 2020年06月23日 5 点赞 3450 阅读
南阳地区汉墓的考古学研究 本书是对南阳地区汉墓的系统、综合性研究。首先,作者对南阳地区的汉代各类墓葬及其遗物进行考古类型学的分析,利用年代学的方法对该区汉代墓葬进行统一分期、断代,明晰该区墓葬的年代序列和发展脉络。 著作推介 2020年06月18日 1 点赞 2394 阅读
殷红:四川汉墓门扉画像石探析 门扉画像石既是汉代墓葬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营建墓室的特殊装饰品。四川汉墓门扉画像石的题材可分为铺首衔环类、门吏侍者类、墓主类、花纹类;门扉形制可分为双门枢门扉和单门枢门扉;构图形式分为整体图像类型、上下分层类型及不规则构图类型;雕刻技法可见阴线刻、平面浅浮雕、弧面浅浮雕。 考古研究 2020年04月26日 0 点赞 3187 阅读
铁器时代 · 西丰西岔沟墓地 西汉时期北方游牧民族的公共墓地。位于辽宁省西丰县的西岔沟小山岗上。1956年东北博物馆(今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发掘了63座墓葬。墓地位于当时辽东郡长城之北,所出文物对研究古代汉族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考古词条 2019年11月27日 3 点赞 5520 阅读
铁器时代 · 贵州西部汉墓 贵州省西部在汉代属牂柯(牁)郡和犍为郡或犍为属国,是当时西南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在清镇、平坝、安顺、兴义、兴仁、黔西、赫章、毕节、威宁、金沙等县分布有许多汉墓。贵州省博物馆等单位在上述地区进行了大量发掘。多数墓葬有坟丘。较大的墓有墓道。墓室以长方形单室为主,亦有双室或多室的。按结构可分土坑、砖室、石室3种。土坑墓的时代较早,约为西汉中期至东汉初期,砖、石墓的时代较晚。 考古词条 2019年11月26日 5 点赞 4974 阅读
铁器时代 · 合浦汉墓 西汉后期地方官吏的墓葬。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县城东南望牛岭上的一座,于1971年冬季发掘;坐落在堂排至口间的4座,于1975年秋季发掘。这些墓都是带墓道的土坑木椁墓,墓上有坟丘。墓室除放置棺具的主室外,有的还有耳室或侧室。墓道多数为斜坡式,个别为阶梯式。棺椁和人骨都已腐朽。合浦在汉代属合浦郡,这些墓葬的发掘,对了解当时该地区的经济、文化及海外贸易等情况,具有重要的意义。 考古词条 2019年11月22日 6 点赞 4894 阅读
铁器时代 · 广州汉墓 分布在广州市郊区的秦末至东汉的墓葬。1953~1978年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发掘了600多座。1981年出版了《广州汉墓》。墓葬可分为5期:西汉前、中、后期,东汉前、后期。西汉前期墓的年代包括南越王国的整个时期。据《史记》、《汉书》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统一岭南地区,置桂林、南海等3郡。秦二世时,赵佗继任南海尉,后来据3郡建南越国,自立为南越武王。南海郡治和南越的都城在蕃禺,即今之广州。 考古词条 2019年11月20日 6 点赞 5832 阅读
铁器时代 · 武威汉墓 西汉晚期至东汉的墓葬。发现于甘肃省武威县城郊磨嘴子、旱滩坡等地。20世纪50年代以来。甘肃省博物馆等单位多次进行清理、发掘。据墓中出土的铭旌可知,今武威即汉代武威郡首邑姑臧县故地。武威汉墓的发掘,对汉代开发河西四郡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考古词条 2019年11月15日 5 点赞 5762 阅读
铁器时代 · 杨家湾汉墓 西汉文景时期的两座大墓(原编号为4号墓、5号墓)。在陕西省咸阳市郊杨家湾村附近,距汉高祖长陵较近,推测是长陵的陪葬墓。墓主是当时的高级将领。1970~1976年陕西省文管会、博物馆和咸阳市博物馆发掘。 考古词条 2019年11月12日 20 点赞 6496 阅读
铁器时代 · 大葆台汉墓 西汉晚期的两座大型木椁墓。位于北京市丰台区黄土岗。1974~1975年北京市文物工作队等单位发掘。两墓东西并列。根据所出汉武帝至宣帝时的五铢钱、四乳四螭铜镜、漆器上“廿四年五月丙辰丞”的针刻记年,以及墓葬形制等考察,东边1号墓的墓主可能是死于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的广阳顷王刘建;西边的2号墓,当为其妻之墓。 考古词条 2019年11月08日 7 点赞 5738 阅读
铁器时代 · 马王堆汉墓 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轪侯利仓及其家属的墓葬。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郊。长沙为汉长沙国首府临湘县所在地。该墓地曾被讹传为五代十国时楚王马殷的墓地,故称马王堆。为研究西汉初期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当时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考古词条 2019年11月07日 13 点赞 10612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