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丹:跋山涉水,新疆新发现乌恰特石窟 国家文物局近期组织开展了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截止目前,共计完成4532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的现场调查工作,覆盖了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资料的80.96 %。 此次新疆的专项调查分南疆片区和东、北疆片区进行,涉及全疆10个地(州、市),130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调查。调查组对澎湃新闻表示,此次调查组新发现一处石窟点,即和田地区墨玉县的乌恰特石窟。调查也更正和充实了第三次文物普查数据,如库车市克 考古研究 2021年04月06日 2 点赞 1904 阅读
海棠独香——大足石刻的发现与传承(苏州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1年1月30日——2021年5月5日 展览地点:苏州博物馆负一层临展厅 展览简介: 巴蜀山水相依,文化同源。川渝地区拥有全国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石窟,其中,根植于巴蜀文化沃土的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合前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极工穷变,以其鲜明的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特色,承载了一个变迁时代独特的精神内涵,成为极具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 199 文博展览 2021年01月30日 4 点赞 1907 阅读
海南省博物馆 :觉色敦煌——敦煌石窟艺术展 敦煌,位于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是东西方文化荟萃之地。莫高窟正是古代多民族、多元文化交流融合的见证。敦煌文化既有很多外来文化的元素,也有最传统的中国文化元素,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胸襟。 博物馆院 2020年12月10日 1 点赞 2454 阅读
丝路华光——敦煌、云冈、龙门石窟艺术联展(洛阳博物馆) 展览时间:2020年10月19日——2021年1月18日 展览地点:洛阳博物馆 展览简介: 此次展览通过“鸣沙圣迹 赫赫敦煌”、“塞上皇冠 巍巍云冈”、“中原明珠 泱泱龙门”三个大的板块和主题展厅,对敦煌、云冈、龙门石窟宏大的规模、丰厚的历史文化、精美的艺术和数十年来的文化遗产保护历程、成果进行了充分 文博展览 2020年10月20日 10 点赞 3563 阅读
铁器时代 · 义县万佛堂石窟 中国北方地区佛教石窟寺。在辽宁省义县西北9公里的万佛堂村,位于大凌河北岸。为一处北魏石窟群,内容风格与云冈石窟、龙门石窟较为接近。分东、西2区,西区9窟,东区7窟,现存石窟造像多风化泐(lè)损。 考古词条 2020年07月02日 1 点赞 3740 阅读
铁器时代 · 剑川石钟山石窟 中国南方地区南诏、大理时期的石窟。位于云南省剑川县西南沙溪的石钟山。住在沙溪一带的白族人,称石钟山为“湾信子”,意即中山。 石窟始凿于南诏国王劝丰祐时代,终于段氏大理国中期,为相沿近300年之久的古代白族人民的石窟艺术。石窟分散在沙登村、石钟寺和狮子关3处,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考古词条 2020年06月29日 0 点赞 4004 阅读
铁器时代 · 柏孜克里克石窟 新疆地区佛教石窟寺。在吐鲁番县城东北约 50 公里处。柏孜克里克的维吾尔语意为“美丽的装饰之所”。主要洞窟是 9 世纪以后回鹘高昌时期的遗迹,最晚的洞窟则可能迟至13世纪。共编号57窟,是古代高昌地区保存较好、内容丰富的一处石窟。 考古词条 2020年06月22日 3 点赞 4172 阅读
铁器时代 · 森木塞姆石窟 中国新疆地区佛教石窟寺。约建造于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位于新疆库车县克内什村西北,距县城30余公里,是古龟兹东部最大的一处石窟群。洞窟分布在一条季节河上游的河谷口内,因河道内有小股地下水渗出,当地由此而得名为;森木塞姆维吾尔语,意为丝丝渗出的泉水)。 考古词条 2020年06月19日 2 点赞 4193 阅读
铁器时代 · 库木吐喇石窟 中国新疆地区佛教石窟寺。位于库车县西南约30公里处。库木吐喇系维吾尔语译音,意为沙漠中的烽火台。窟群分布在渭干河东岸的山麓或断崖上,分南北两区,相距约3公里。北区洞窟较为集中,已编号洞窟为80个,窟形和壁画保存较完好的不到半数。南区(又称沟口区)洞窟分散在河东岸和几条山谷内,编号洞窟为32个,保存较好者不足10窟。 考古词条 2020年06月18日 2 点赞 4338 阅读
铁器时代 · 克孜尔石窟 新疆地区佛教石窟寺。位于拜城县东南约60余公里处。克孜尔是维吾尔语译音,为红色之意。洞窟凿于木札提河北岸明屋达格山的峭壁间。现存洞窟分布在谷西、谷内、谷东、后山4个区内,已编号者有236窟,其中洞窟形制较完整、壁画遗存较多者约占三分之一。 考古词条 2020年06月17日 6 点赞 4603 阅读
铁器时代 · 天龙山石窟 中国北方地区佛教石窟寺。在山西省太原市西南40公里的天龙山,分布于东、西二峰的腰部,东峰8窟,西峰13窟。从现存造像和《开皇石室铭》碑记考察,石窟创建于东魏末年,其后北齐、隋、唐续有开凿,以唐窟最多,达15窟。平面大都是面宽、进深几乎相等的方形,三壁三佛式洞窟占全石窟的半数以上。用圆雕法雕出的佛像,华丽美观,世称天龙山样式。 考古词条 2020年06月16日 5 点赞 4450 阅读
铁器时代 · 巩县石窟 中国北方地区佛教石窟寺。在河南省巩县东北7.5公里的洛水北岸大力山下。创建于北魏晚期,原名希玄寺。唐龙朔年间的《希玄寺碑》记载,北魏孝文帝在此创建伽蓝;明弘治年间重修碑记亦记,北魏宣武帝景明年间凿石为窟,刻佛千万像。 考古词条 2020年06月15日 2 点赞 4204 阅读
铁器时代 · 炳灵寺石窟 中国北方地区佛教石窟寺。位于甘肃省永靖县西南35公里的小积石山中。其地古称唐述山,炳灵为藏语译音,是“十万佛”之意。现存主要窟龛集中在下寺沟西岸南北长350米、高30米的峭壁上。在附近的佛爷台、洞沟、上寺等地,也有零星的窟像和壁画。 考古词条 2020年06月10日 2 点赞 4344 阅读
铁器时代 · 麦积山石窟 中国北方地区佛教石窟寺。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45公里的麦积山。 洞窟凿于山体西南、南、东南3侧的峭壁上。高处洞窟下距地面约六、七十米,栈道重叠多达10余层,险峻异常。由于地震的破坏,窟群被分隔成东崖和西崖两部分,现存窟龛194个。 考古词条 2020年06月09日 4 点赞 4291 阅读
中国佛教石窟寺遗迹 本书是北京大学宿白教授的未刊讲稿系列之一,内容有中国佛教石窟寺遗迹研究简史和参考书介绍、早期佛教遗迹与石窟寺遗迹的分布、云冈石窟的分期、云冈及河西地区以外的早期石窟寺、敦煌莫高窟现存早期洞窟的初步探索、新疆克孜尔石窟的初步探索、中国佛教石窟寺的尾声共七部分。 著作推介 2020年06月05日 2 点赞 2581 阅读
石窟艺术研究(第四辑) 本书收录论文既涉及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知名石窟的研究与保护,同时也包括佛教及美术考古论文,对石窟寺研究及佛教考古有的参考意义。 著作推介 2020年05月11日 0 点赞 2067 阅读
守护石窟:石窟守护人诉说石窟保护的奉献与情怀 本书是由复旦大学牵头发起,王金华教授和郭桂香编审组织成立采访组,联合敦煌石窟、大足石刻、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共同实施中国石窟保护七十年口述史计划的结晶。此计划的实施殊为难得,被访人多已80、90高龄,是与共和国共命运的一代人。 著作推介 2020年01月10日 0 点赞 2772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