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襄阳发现跨越四朝古墓群,出土的“大头陶狗”很萌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28日讯(记者万建辉)一周前开始,襄阳市考古人员对位于襄阳古邓城东南1.5公里左右的东王家巷遗址墓地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墓葬60多座,对其中32座墓葬进行了发掘,发现这些墓葬跨越西汉、东汉、南北朝、唐朝四个朝代。 襄阳东王家巷遗址墓地其中一个墓葬的发掘现场。(东王家巷遗址墓地考古项目负责人周婷供图) 6月28日下午,东王家巷遗址墓地考古项目负责人周婷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 考古前沿 2022年07月05日 3 点赞 1687 阅读
西汉 · 浮雕兽纹白玉带钩(河北博物院) 长5.8厘米 厚1.8厘米 河北满城陵山一号汉墓 白玉,玉质细腻温润,明亮光泽。钩体较长,背部略鼓起。钩首部作长颈兽首,背部浮雕一兽,鸟喙高冠,长尾卷曲。腹部有钮,其上阴刻卷云纹。两侧阴刻卷云纹,表面有朱砂痕迹。造型生动,琢工精巧,代表汉代高超的琢玉工艺水平。 精品文物 2022年05月25日 3 点赞 1133 阅读
西汉 · 玉舞人串饰(河北博物院) 西汉 玉蝉长1.2厘米 孔径0.1厘米 玉瓶形饰长1.1厘米 孔径0.1厘米 河北满城陵山一号汉墓出土 玉舞人串饰,由玉舞人,玉蝉,玉瓶形饰,玉花蕊形饰,水晶珠,玛瑙珠,石珠等49件器物组成。 其散乱的出于玉衣内胸部。玉舞人透雕,以阴线刻出面部及服饰细部,姿态优雅。根据每件器物上均有穿孔,推测这些饰物原当为穿连在一起的串饰。 精品文物 2022年04月25日 2 点赞 2822 阅读
西汉 · 金兽(南京博物院) 西汉初 纵16,横10.2 厘米 西汉初 蜷曲匍匐状,左后爪右前爪前伸,兽头卧伏在上,梳耳瞪眼,遍身斑纹,颈部有项圈三道,上有环钮,尾穿过小腹到左背上,腹中空,腹内壁刻“黄六”两字(篆书)。 精品文物 2022年02月18日 5 点赞 1874 阅读
西汉 · 虎钮五铢纹铜錞于(贵州省博物馆) 西汉 通高45.2厘米,上盘径42厘米 肩径28厘米,口径17厘米,重6.35公斤 1962年冬出土于松桃木树乡西汉墓 该器形如碓头而空其中,横剖面略呈椭圆。平顶、边沿折曲,肩部略外鼓,腹部内收,足略内敛。面盘中部铸立虎为钮,虎钮高6厘米,长15厘米。钮盘内有双鱼、叶瓣和桥形符号,五铢钱纹等。 面盘中部铸立虎为钮,虎钮高6厘米,长15厘米。钮盘内有双鱼、叶瓣和桥形符号,五铢钱纹等。 錞于, 精品文物 2021年12月20日 2 点赞 1878 阅读
西汉 · 铜跽坐俑(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西汉 高9~9.5厘米 1972年出土于广西西林县普驮粮站 男俑,戴冠,着长袍,跽坐。姿态各不相同:一俑左掌交举于右肩前,右掌抚膝;一俑右掌高举于耳际,左掌贴膝;一俑右掌心向上置于膝上,左掌贴膝;一俑双手抚膝。此四俑与六博棋盘相伴出土,似和下棋有关。 精品文物 2021年12月06日 2 点赞 1959 阅读
郑岩:西汉最高艺术水平的绘画考古发现 ▲ 西安理工大学壁画墓东壁中部人物 《西安西汉壁画墓》一书报道了2004年发掘的西安市东南郊西安理工大学1号墓和2008年发掘的曲江翠竹园2号墓两座重要的壁画墓。这两座墓此前曾有简报发表,虽只是大鼎一脔,但引起了研究者的普遍关注。近年有关汉代壁画墓的论述,对两墓多有涉及。此次材料全面刊布,全豹在目,无疑有助于相关研究的推进。报告作者和出版者命我写一点文字,我借这个机会,从美术史的角度谈一点粗浅的 考古研究 2021年12月06日 5 点赞 1830 阅读
内蒙古:凉城县发现128座西汉时期儿童瓦棺葬 近日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了解到,考古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一处汉代古城遗址附近发掘儿童墓葬128座,多为瓦棺葬,根据出土的钱币、瓦及陶器的特征推断,为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墓葬。 ▲ 在凉城县发现的128座西汉时期儿童瓦棺葬之一 今年5月至10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凉城县文保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依托岱海生态应急补水工程基建项目,对沿线地段进行考古勘探与发掘工作。 在 考古前沿 2021年11月17日 4 点赞 1685 阅读
西汉 · 鎏金银竹节熏炉(陕西历史博物馆) 高58厘米 底径13.3厘米 口径9厘米 盖高6厘米 出土于茂陵一号无名冢南60米处平地 为竹节熏炉式,铜铸,通体鎏金银。高柄竹节形,子母口,盖呈博山形,炉盘和炉身分铸铆合,底座作圈足形,高7厘米,底座上透雕两条蟠龙,炉柄分五节,节上刻出竹叶枝杈。炉柄上端又铸出三条蟠龙,盘腹下部有10组三角形内雕饰蟠龙纹,盘口沿有鎏银宽带纹一圈,炉盖口外侧刻铭文一周35字。 西汉鎏金银竹节是国宝级文物,其上铭 精品文物 2021年09月07日 4 点赞 3073 阅读
西汉 · 偏将军印章(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 西汉 金质 “偏将军印章”是1982年市民刘定全在嘉陵江边拾得,捐赠给重庆市博物馆收藏。此印系龟纽方形金印,通高2厘米,纽高1.2厘米,边长2.4厘米,重108.95克。含金96%。篆刻印文“偏将军印章”五字三行,前2字为第一行,中间2字为第二行,后1字为第三行,是一方汉代官印。 据文献记载,偏将军系将军的辅佐,此官制始设于春秋,通常由帝王拜授, 精品文物 2021年06月18日 31 点赞 3120 阅读
西汉 · 五凤铜熏炉(河南博物院) 高20厘米,直径21.5厘米 1989年河南焦作嘉禾屯出土 熏炉是古代用来熏香和取暖的器物。此器物集实用性与观赏性于一体,为汉代铜器上乘之作。 《纬书集成 乐叶图徵》载:“五凤皆五色,为瑞者一,为孽者四。”这一熏炉上的五凤形象,象征着吉祥如意、天下太平。 精品文物 2021年05月31日 7 点赞 2177 阅读
西汉 · 朱雀衔铜杯(河北博物院) 宽9.5厘米 通高11.2厘米 出土地:河北满城陵山二号汉墓 通体错金。器形为朱雀衔环矗立于两高足之间的兽背上。朱雀昂首翘尾,喙部衔一可自由转动的白玉环,首尾与双翅的羽毛向上卷扬,双足直立于兽背上。兽作葡匐状,昂首张口,四足踏在两侧高足杯的底座上。高足杯作豆形,上为深腹盘,粗把,喇叭形座,杯口与朱雀的腹部两侧相连。 朱雀通体饰写意羽纹,杯内外饰错金柿蒂纹,朱雀颈腹与高足杯外表镶嵌圆形和心形绿 精品文物 2021年05月17日 6 点赞 2196 阅读
西汉 · 石磨及铜漏斗形器(河北博物院) 西汉 石磨径54厘米,铜漏斗口径94.5厘米 出土于河北满城陵山一号汉墓 石磨用黑云母花岗岩制成,有上下两盘。上磨盘顶部正中有一横梁,横梁两侧各有一长方形小磨眼。底面布满圆窝,中心内凹。侧缘有对称的长方形榫眼,当为安插磨棍之用。 下磨盘亦满布圆窝,中心有一圆形铁轴。漏斗为铜质,圆形,下腹急骤收敛成漏斗,中腰施宽带纹一周,起加固铜漏斗的作用,内壁距口沿16厘米处平伸出四个对称的支架支起石磨盘。 精品文物 2021年04月30日 5 点赞 2551 阅读
陕西:发现一完整西汉早期墓葬 出土罕见陶仓装满小米 记者19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大堡子墓地发现一座保存完整的西汉早期墓葬,目前已出土近百件珍贵文物。其中有一个非常罕见的大体量陶房仓,里面装着满满一仓小米。 大堡子墓地地处泾河南岸台塬(陕西咸阳塬东北部),黄土堆积丰厚、地势平整开阔。2020年至今,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发掘区域进行考古工作,截至目前,清理墓葬400余座,出土陶、铜、玉、铁等各类遗物近2000件(组),以西 考古前沿 2021年04月21日 31 点赞 2798 阅读
西汉 · 坐形白玉人(河北博物院) 高5.4厘米 出土地 河北满城陵山一号汉墓 玉质洁白晶莹,脸型瘦削,长眉短须,束发于脑后,顶戴小冠,冠带自耳侧下垂扎于颌下。 身穿右衽长衫,宽袖,腰间系方格纹带,凭几而坐,双手置于几上。底面阴刻铭文5行10字"维古玉人王公延十九年"。 精品文物 2021年04月19日 3 点赞 2433 阅读
天工汉玉——徐州汉代玉器精品展(河北博物院) 展览共展出徐州狮子山、北洞山、东洞山等楚王(后)墓及刘和、刘慎等高级贵族墓出土的美玉142组230余件,希冀与您一同品味古玉之美,一同感受楚韵汉风。 文博展览 2021年04月02日 3 点赞 1859 阅读
西汉 · 刘胜金缕玉衣(河北博物院) 西汉 全长188厘米 该玉衣是用金丝将玉片编缀而成。玉片为岫岩玉制作。上衣呈绿色,玉质莹润。下身为灰白和淡黄色。整体主要分为头罩、上衣、、手套、裤筒和鞋等五部分。共用不同形状玉片2498片,金丝约1100克。其外观和人体形状相同,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的殓服。这是我国考古发掘中出土年代最早最完整的玉衣。 精品文物 2021年02月08日 3 点赞 3239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