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 鎏金铁芯铜龙(陕西历史博物馆) 唐代 高34厘米 长28厘米 重2.800千克 1975年出土于西安南郊草场坡 这件铜龙是铁质的,通体鎏金,身体细长,两只有力的前脚紧扣地面,龙头与上身呈“S”型,龙嘴张开,露出牙齿和弯曲的龙舌,两只圆睁的双眼直视前方,龙角紧贴头部向后伸展,龙尾丛高高上扬的后肢处反折向龙头上方。整条铜龙身体流畅,极富动感,体现出唐代龙的生动美与气势美,堪称精品。 精品文物 2022年03月02日 9 点赞 3223 阅读
唐代 · 鎏金凤鸟纹六曲银盘(陕西历史博物馆) 唐代 高1.8厘米,口径16.4厘米 重221克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 六瓣葵花形,浅腹,平底。窄平折沿,外沿圆润光滑。盘心捶打出一只浅浮雕式的凤鸟纹,细部用錾刻,纹饰鎏金。在纹样对应的背面盘底略内凹。 凤是古代一种幻想的神鸟,它的出现往往被当作一种祥瑞,因此,凤纹被大量用来装饰各种器物。在唐代金银器上,早期的凤纹多为单独的立凤,中后期的凤纹多成双配置。其造型主要为朱 精品文物 2021年10月11日 3 点赞 2230 阅读
西汉 · 鎏金银竹节熏炉(陕西历史博物馆) 高58厘米 底径13.3厘米 口径9厘米 盖高6厘米 出土于茂陵一号无名冢南60米处平地 为竹节熏炉式,铜铸,通体鎏金银。高柄竹节形,子母口,盖呈博山形,炉盘和炉身分铸铆合,底座作圈足形,高7厘米,底座上透雕两条蟠龙,炉柄分五节,节上刻出竹叶枝杈。炉柄上端又铸出三条蟠龙,盘腹下部有10组三角形内雕饰蟠龙纹,盘口沿有鎏银宽带纹一圈,炉盖口外侧刻铭文一周35字。 西汉鎏金银竹节是国宝级文物,其上铭 精品文物 2021年09月07日 4 点赞 3073 阅读
唐代 · 鎏金双狮纹银碗(陕西历史博物馆) 唐代 高3.7厘米 口径12.6厘米 银碗口沿下内束,折成略有弧状的斜壁。圜底,外腹壁捶出十朵如意云头,器底焊接附加鎏金圆饰片。 圆片内以鱼子纹为底,中心模冲出两只相对的瑞狮,双口衔折纸,脚下亦装饰一株折枝花,边缘为一圈绳索纹,绳索纹外加饰一周向内翻卷的波浪纹,纹饰均鎏金。 精品文物 2021年07月30日 3 点赞 2495 阅读
北魏 · 人物动物纹鎏金银高足杯(山西博物院) 北魏 银质 鎏金 高10.3厘米 口径9.4厘米 1970年大同市南郊出土 杯敞口,微束颈,深鼓腹,高足。人物和动物均为高浮雕,杯口雕相对而卧的8只鹿,杯身雕女性手持器物。间饰以浅刻“阿堪突斯”叶纹,叶上承托高浮雕男性头像。属于波斯萨珊王朝饮器,是一件舶来品。 精品文物 2021年06月10日 3 点赞 2686 阅读
西夏 · 鎏金铜牛(宁夏博物馆) 西夏 长120厘米、宽38厘米、高45厘米 1977年宁夏银川西夏陵区M177 该文物由青铜铸造而成,中间空心,外表通体染金。牛屈肢而卧,牛角耸立,两耳竖起,双眸远眺,四肢有力,体态健壮,牛颈有弧纹,比例匀称,线条流畅,形象逼真,个体硕大。 表现出了西夏时期较高的铸造工艺。197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陵陪葬墓出土。同年入藏宁夏博物馆。1996年被定为一级文物。 精品文物 2021年02月23日 3 点赞 3089 阅读
唐代 · 鎏金龟纹桃形银盘(陕西历史博物馆) 唐朝 高0.9厘米,口径12.3厘米,重146.5g 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这件银盘以桃为基本造型,锤揲成形。桃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栽种历史。桃中最有名的则要数洛阳的西王母桃,当时有俗语说:“王母甘桃,食之解劳。”意思是吃了洛阳产的柑橘仙桃可以解除身体的疲劳。道教的道士们更是将桃作为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贡品。 仔细观察,发现在盘内底部中心又装饰了一只乌龟。龟纹通体 精品文物 2021年01月28日 7 点赞 3078 阅读
五代 · 银质鎏金虎头饰牌(吴中博物馆) 五代 长4.7厘米 宽4.3厘米 厚0.7厘米 银质,表面鎏金。方形,中间饰一虎,咧嘴獠牙,额上有“王”字。侧面有三个贯穿的小孔,用于穿系,似为挂佩上的饰件。 精品文物 2021年01月27日 0 点赞 2317 阅读
明代 · 鎏金银盖罐(杭州博物馆) 明代 杭州净慈寺出土 通高15.5cm 腹径17.5cm 该盖罐为银质,带盖,钮为瓶状,通体并鎏金,装饰重瓣覆莲。罐身形似花蕾,堑重瓣仰莲纹;足向外撇;内环底,外饰一圈覆莲纹。盖内壁墨书题记:“万历岁在丁未佛道成道日大壑藏并记智觉大师灵骨体。” 净慈寺座落在杭州的南屏山中峰慧日峰下,是西湖周围的第二大名刹。最早叫“慧日永明院”,是五代十国时期后 精品文物 2021年01月20日 3 点赞 2238 阅读
清代 · 左旋法螺(甘肃省博物馆) 清代 法螺长20.5厘米 洁白莹润,表面覆盖着许多黄褐色的絮状斑块,边缘镶嵌卷草纹银饰,银饰的部分边缘还鎏金。法螺的头部安装了黄铜制的吹嘴,用它来代表法音。这件左旋法螺应是苯教法器,用于祭祀、召唤神灵、集会作法等宗教场合。 精品文物 2020年12月25日 2 点赞 3216 阅读
唐代 · 鎏金小簇花纹银盖碗(陕西历史博物馆) 唐代 重1220克 口沿厚0.26厘米 高11.7厘米,口径21厘米,盖捉手径12.8厘米,盖囗径22.7厘米,足径12厘米, 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 侈口,圈足,盖沿下折一周成子母口,平錾花纹,纹饰鎏金。盖顶錾阔叶六出团花一朵,盖周有散点配置的向心式小簇花,底与盖足饰六朵小花,碗内底墨书“卅两并盖”,盖内墨书“卅两并底,”底足内沿刻 精品文物 2020年12月23日 4 点赞 2505 阅读
唐代 · 鎏金蔓草花鸟纹高足银杯(陕西历史博物馆) 唐代 高6厘米,口径7.7厘米,足径4厘米,重96克 1982年西安市韩森寨电车二场出土 多曲圆形杯体,侈口厚唇,深腹,中部有一折棱,下接细柄高足。高足上端为一圆拼状托盘,中间有一算珠式节,下部外撇张开,足沿为花瓣形。杯身以折棱为界錾上下两层花瓣,每瓣内饰萱草纹以及鸳鸯、喜鹊、鸿雁等飞鸟纹,花瓣边沿以忍冬花纹装饰。 这件银杯在唐代金银器中的大量高足杯很可能是受拜占庭器物形制的影响而制作的。 精品文物 2020年12月03日 3 点赞 3484 阅读
明代 · 掐丝珐琅花卉纹菊瓣式烛台(故宫博物院) 烛台铜胎鎏金,圆盘形,菊瓣式边,盘心置一宝瓶式鎏金长阡。盘内壁掐丝珐琅天蓝地上压缠枝菊花纹。盘外壁及底蓝地上饰多色釉勾云纹,盘底中心绿地长方框内朱红楷书“大明万历年造”六字款。 精品文物 2020年11月24日 3 点赞 2733 阅读
唐代 · 鎏金蔓草花鸟纹八棱银杯(陕西历史博物馆) 八角棱口,口沿下有环柄,杯身中部略向内效为弧形,喇叭形圆圜底圈足。杯身相间排列缠枝忍冬蔓草花纹与花鸟纹图案各四幅。四幅花鸟纹图案中,两幅錾刻鸳鸯,两幅錾刻鸿雁,鸳鸯和鸿雁四周空间衬有萱草、蜂蝶、鹊鸟。平鋬上錾刻鸣雁、云朵、萱草。环柄外面为海棠纹。圜底外饰缠枝忍冬,圈足内饰四出宝相团花。捶击成型,平錾花纹,花纹涂金。 精品文物 2020年11月04日 7 点赞 3217 阅读
吴从周: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唐王朝盛极而衰的挽歌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十八件国宝级文物中,有两件是从不出境展出的。其中之一,是一把唐代的鎏金银壶。它与三彩载乐骆驼俑、双环望仙髻女舞俑一起,展示着古代中国鼎盛时期的文明风貌。而熟悉历史的人,对它的感情会更加复杂。因为这把银壶在展现唐王朝包容万邦的气象之时,也是一曲王朝盛极而衰的挽歌。 考古研究 2020年06月12日 5 点赞 5430 阅读
西夏 · 鎏金天王铜造像(宁夏博物馆) 青铜质 高57 .5厘米,正面宽31.7厘米,侧面宽16厘米,净重16.2千克1986年宁夏银川市新华街出土 精品文物 2020年05月28日 5 点赞 3170 阅读
西夏 · 鎏金观音菩萨铜造像 (宁夏博物馆) 西夏 青铜质 通高64.5厘米,正面宽49厘米,侧面宽26厘米,净重21.5千克 1986年宁夏银川市新华街出土 精品文物 2020年05月22日 8 点赞 3699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