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菏泽发现156座连片汉墓 近日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队员在对菏泽市孙大园堌堆文化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156座汉墓,并发现了9座东周墓葬、5个商代灰坑和27个龙山文化灰坑。孙大园堌堆遗址考古队执行领队孙启锐介绍,该遗址位于菏泽市魏楼水库西南部,整个面积1.3万平方米,年代跨度比较大,从北辛文化、龙山文化、商代、东周一直到汉代。 考古前沿 2021年04月14日 7 点赞 2154 阅读
张光直:商文明起源对许多人来说是一个终极问题 商是中国的“三代”——夏、商、周中的第二个朝代,这“三代”标志着中国史前时代的结束和文明时代的开始。商,在周代文献中首先是取得了王朝地位的王室的名字。这个名词开始是被商王室统治的国家的称号,然后被推而广之用来称呼商国人民和其他与商同时的国家人民所创造的文明。商也用来称呼中国历史上被商王朝统治的那一时代。 商文明起源对许多人来说 考古研究 2021年04月01日 7 点赞 2363 阅读
新石器时代 · 龙山文化黑陶双系罐(故宫博物院) 新石器时代 黑陶双系罐,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高26.0厘米,口径19.5厘米,底径10.5厘米。 罐撇口,圆唇,束颈,溜肩,鼓腹,腹以下渐内收,平底。胎体较薄,表面打磨光亮。通体饰五道弦纹。据科学测试,龙山文化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400~前2000年。 龙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而得名。龙山文化陶器以砂质黑陶和泥质黑灰陶数量最多,陶器的制法虽然还在使 精品文物 2021年02月01日 4 点赞 2528 阅读
方燕明:夏文化的探索与发现 中国古代史在商代以前有一个夏代,经由学术界对先秦文献和出土文献的研究,可以相信历史上夏代是存在的。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被确认的夏代的文字材料,所以夏代历史还无法成为信史。自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诞生以后,李济1925年至1926年在晋西南考古调查与西阴村发掘,就带有夏文化探索的目的,至今已经走过了90多年的历程。 考古研究 2021年01月19日 10 点赞 2964 阅读
新石器时代 · 两城镇遗址 中国黄河下游以新石器时代山东龙山文化为主的遗址。位于山东省日照县城东北的两城镇西北。范围约近百万平方米。1934年发现,1936 由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尹达主持发掘。1954年以来山东省文物管理处、山东大学等作过多次调查。遗址上层为少量的周代遗存,下层为山东龙山文化遗存。 考古词条 2020年11月24日 5 点赞 4887 阅读
新石器时代 · 城子崖遗址 中国黄河下游以新石器时代山东龙山文化为主的遗址。位于山东省章丘县龙山镇(原属历城县)以东武原河畔称为“城子崖”的台地上。1928年吴金鼎调查发现,1930~1931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两次进行发掘,后由傅斯年、李济、梁思永等7人编著了考古报告集《城子崖》(山东历城县龙山镇之黑陶文化遗址)。 考古词条 2020年11月23日 5 点赞 5102 阅读
新石器时代 · 陶寺遗址 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类型为主的遗址,还包括庙底沟二期文化和少量的战国、汉代及金、元时期的遗存。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南。面积约300万平方米。1978年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进行发掘,至1983年已揭露6000平方米。 考古词条 2020年11月16日 26 点赞 12789 阅读
新石器时代 · 白营遗址 中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河南龙山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汤阴县城东白营村附近。面积3万多平方米。1976~1978年安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3次进行发掘。遗址分为早、中、晚三期。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早期为公元前2590年,晚期为前2200~前2100年。这里的63座房基、叠压多层木构架的深水井和白灰窖等,都是新的重要发现。 考古词条 2020年11月12日 9 点赞 5306 阅读
新石器时代 · 大河村遗址 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北的大河村。面积约30万平方米。1972~1975年郑州市博物馆7次发掘,文化层分为6期,分属于仰韶文化的两个阶段和龙山文化,其中二、三期遗存的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的年代,约为公元前3790~前3070年。 考古词条 2020年11月11日 13 点赞 6575 阅读
新石器时代 · 王湾遗址 中国黄河中游新石器时代以仰韶文化和河南龙山文化为主的遗址,还有少量周代和北朝的遗存。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西郊谷水镇附近,西北临涧河。1959~1960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师生进行两次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存跨越的时间相当长,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为公元前3390~前2390 年。通过对豫西伊洛两河流域、陕县以东地区新石器时代诸相应时期遗址的综合考察,说明王湾遗址具有一定的代表 考古词条 2020年11月10日 12 点赞 5609 阅读
安徽:蚌埠禹会村遗址发现龙山文化城址 继考古研究确认与古史文献记载“禹会诸侯”“禹娶涂山”完全吻合之后,淮河岸边的安徽蚌埠禹会村遗址考古研究最新又获重大进展,其核心区发现的大型城址属于距今4400年-4100年的龙山文化早中期,规模至少18万平方米,是目前淮河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级别最高龙山文化城址。 考古前沿 2020年11月02日 10 点赞 3010 阅读
张弛: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改变与青铜时代全球化的形成 在中国考古学的学术传统中,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划分的节点一般是在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之间。这种划分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学术实践中对学术研究领域的区分,并没有证据显示在这个时间节点上有截然可分的界限。 如果从千年尺度上的社会和文化变化来看,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时期也不无共同的时代背景,这就是中国以及中国连接欧亚大陆的文化和社会地缘关系的改变。 这种变化涉及历史的很多方面,其中最为重大者有三: 考古研究 2020年07月22日 1 点赞 2694 阅读
山东:小清河畔的考古“新发现” 小清河流域土地丰饶、历史悠久,作为山东省现阶段唯一一条具备海河联运开发利用条件的航道,让它更加受到外界关注。5月10日,考古队员在这里发现的文物点达到了43处。在完成全线考古调查勘探工作后,经专家评审确定10处发掘文物点,现已全面开展发掘工作。 在残垣碎瓦中,考古队员们一铲一铲地勘探,不断寻觅着被历史湮没的古代文明,探出小清河沿线的历史厚度。 考古前沿 2020年07月22日 1 点赞 2134 阅读
探秘古航道上的大型墓葬群:龙山、唐朝等数千年文化同步展现 当代无法手工复制的龙山时期彩陶随葬品、“扇形”“马蹄形”等山东首次发掘出的唐代墓室形制、坐落在古“济水”航道上的大型墓群遗迹……在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黑里寨镇胥家村南约500米处,胥家村南遗址(墓地)正紧张发掘中,目前,已确定龙山时期、战国到汉代、唐代三大文化层。 考古前沿 2020年05月12日 1 点赞 2131 阅读
2019全国十大考古终评入围:山东滕州市西孟庄龙山文化遗址 西孟庄遗址位于山东滕州市界河镇西孟村南,为配合枣菏高速公路建设,于2018~2019年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总计2500平方米,揭露出一处保存较为完整、结构较为清晰的龙山文化聚落。遗址现存地层堆积较简单,多数区域遗迹现象直接暴露于表土层下。 考古前沿 2020年04月16日 3 点赞 3196 阅读
河南淮阳“时庄遗址”疑现四千年前粮仓 近期,考古专家在河南周口市淮阳县时庄村发掘出一处距今约4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出土遗存罕见,被考古界命名为时庄遗址。从发掘出土的陶片和过去人们生产生活遗留东西的特征来判断,这处遗址所处的时代是龙山时期。河南省文物考古院副研究员曹艳朋说。龙山文化是中国原始社会逐步向文明时代过度历史时期的一种文化,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等地。 考古前沿 2019年12月04日 3 点赞 247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