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I号”考古发掘预计于2021年完成 在广东阳江海陵岛,工作人员在“南海I号”发掘现场进行清理工作 日前,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入选2019年度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截至2019年底,“南海I号”考古发掘项目共发掘文物近18万件套,发掘提取的文物种类丰富,主要有瓷器、铜铁器、金银器、漆木器、钱币等。 考古前沿 2020年05月18日 3 点赞 2261 阅读
吴通:七星伴月、茔域千年——江西赣江新区七星堆六朝墓群考古发掘记 为了支持赣江新区新城建设,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建考古队对建设区域内的七星堆六朝墓群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经过475天的田野发掘,共清理了73座古墓葬,出土遗物700余件。其中六朝墓葬数量最多、形制最丰富、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特别是A发掘区的16座六朝墓葬,排列有序、布局合理、规划严谨,排水系统完备、发现大量墓园建筑废弃物。 考古研究 2020年05月15日 2 点赞 2271 阅读
2019十大考古|路国权:考古写历史 东周谱新章 曾国考古已三次获评“十大考古”,枣树林墓地能够获评,缘于材料够硬且新颖,填补了东周考古和曾国考古的许多空白,突破了对曾国的“审美疲劳”。按照东周青铜器谱系框架和春秋“新四期”体系,三组曾侯夫妇墓都属春秋早期(公元前680年-前600年),处在传统周文化体系衰退、地方风格兴起的过渡阶段,时间节点特殊。 考古前沿 2020年05月09日 5 点赞 2979 阅读
2019十大考古|陈建立:当前中国冶金考古的特点和趋势 今年的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山西绛县西吴壁遗址和河南安阳辛店商代晚期铸铜遗址这两个冶铸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入围。此外,在2019年,河南安阳洹北商城、安徽阜南迎水寺、湖北黄陂郭元咀、宁夏彭阳姚河塬、京山苏家垄、河南荥阳官庄等几处与青铜生产有关遗址的发掘也取得重要收获,为未来工作提供了许多重要启示,现就有关发现的学术意义及当前冶金考古的特点,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考古前沿 2020年05月09日 7 点赞 3527 阅读
2019十大考古|李新伟:东西对峙 何处中原 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入围终评项目中,龙山时代的发现有三个,石峁遗址雄踞西北高地,平粮台和西孟庄遗址扼守东部平原,正合中国早期王朝诞生之前东西对峙的天下大势。新发现除了彰显龙山时代社会发展的新高度和新特征,让人强烈感受到第一王朝喷薄欲出的天下躁动,更有力推动我们以“中国相互作用圈”,即“最初的中国”的视角,深刻反思赋予中原地区“核心引领者”地位的中国文明起源解读模式。 考古前沿 2020年05月09日 18 点赞 4045 阅读
专家: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考古成果将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 刚刚获评中国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内,一条距今4200年左右、宽约6至7米、贯通南北的“中轴”大道引发学界关注。专家认为,这条大道实证了中国古代城市布局中的中轴线规划拥有4000余年的历史,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提供重要考古依据,为追溯中国古代城市形制布局的内涵与特征找到新的坐标。 考古前沿 2020年05月07日 1 点赞 1970 阅读
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云端”揭晓 5月5日下午3点半,经过4天加起来近9个小时的云直播,201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最终结果,在五一小长假的最后一天云揭晓。 “这是这个五一长假最值得期待的三点半。”主持人说。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5日上午11点,“十大考古”相关的互动话题总阅读量达到1.66亿,四天的直播,观看总量达2278万人次。 考古前沿 2020年05月06日 3 点赞 2914 阅读
2019全国十大考古终评入围:广东“南海I号”南宋沉船水下考古发掘项目 “南海Ⅰ号”沉没地处广东中部通往西部海上交通的主航道上,也是古代中国通往西方世界的“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而又结构完整的水下遗存,其蕴藏的信息总量极为庞大。显示出宋代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已涉及到海外贸易体系当中,再现了南宋海洋活动的繁荣景象。其发现及发掘打捞工作前后历经近三十年,也是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一个缩影 考古前沿 2020年04月21日 1 点赞 3411 阅读
2019全国十大考古终评入围:重庆江津石佛寺遗址 据介绍,石佛寺遗址位于江津区长江北岸的半山腰,是一座晚唐五代至明清时期的寺庙遗址。2016年至2019年,以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目的,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对石佛寺遗址开展了主动性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调查范围2平方公里,发掘面积共计4600平方米,清理了建筑基址、墓葬、摩崖造像、摩崖题刻等50余座,出土各类文物标本900余件。 考古前沿 2020年04月20日 0 点赞 2308 阅读
2019全国十大考古终评入围:江西赣江新区七星堆六朝墓群 赣江新区七星堆六朝墓群位于赣江新区儒乐湖以南、赣江以西,分为A、B、C三个发掘区。A、B发掘区位于南坊村东约750米,东距赣江约500米;C发掘区位于赣江新区南坊村桃花埠自然村及其北侧岗地,核心区域在A发掘区东南约800米,东距赣江约200米。其中,A发掘区16座六朝墓葬,排列有序、布局合理、规划严谨,排水系统完备、发现大量墓园建筑废弃物,是国内罕见的东吴周氏士族墓园,也是现今发现最重要的六朝时期高规格家族墓地。 考古前沿 2020年04月20日 1 点赞 2374 阅读
2019全国十大考古终评入围:新疆奇台石城子遗址 石城子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奇台县半截沟乡麻沟村东、麻沟河西北天山山前的丘陵地带,海拔1770米。古城依地势而建,北高南低,起伏较大。遗址平面近似长方形,东西长约280米、南北长约380米,总面积约110000平方米。北城墙和西城墙保存较完整,东、南部临深涧,涧底有麻沟河向东绕北经黑沟流向新户梁。古城据以天险,易守难攻,最高点在东北部,居其上,周遭动静尽收眼底,地势险绝是该城的地理环境特色 考古前沿 2020年04月20日 3 点赞 2949 阅读
2019全国十大考古终评入围:陕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大型陪葬墓 2011年开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对秦陵外城西侧的陵区展开详细的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取得了不少收获,随后对其中的一号墓葬(QLCM1)进行了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 考古前沿 2020年04月20日 5 点赞 3215 阅读
2019全国十大考古终评入围:山东滕州大韩东周墓地 大韩墓地位于山东省枣庄滕州市官桥镇大韩村东,地处薛河中下游,小魏河从墓地西侧流经,地势较为平坦。墓地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70米,面积约7000平方米。墓地于2017年1月被盗,追缴一批东周时期青铜器,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后2017至2019年对墓地进行了全部发掘。共清理东周时期墓葬195座,其中小型墓葬149座、大中型墓葬46座,出土陶器、青铜器、玉器、石器、骨器、角器、蚌器、锡器、铅器、漆木器、金器、铁器等文物3000余件。 考古前沿 2020年04月17日 15 点赞 5177 阅读
2019全国十大考古终评入围:甘肃敦煌旱峡玉矿遗址 旱峡玉矿遗址的发现,很可能将河西走廊地区玉料进入中原地区的年代大大提前。以旱峡玉矿为代表的这一批玉矿遗址不仅具有重要的非金属地质矿产研究的价值,更具有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及丝绸之路与西玉东输等课题研究的重要价值。 考古前沿 2020年04月17日 0 点赞 3007 阅读
2019全国十大考古终评入围:河南安阳辛店商代晚期铸铜遗址 辛店遗址位于安阳市北部柏庄镇辛店集南部一带,2016年发现该遗址。遗址南北长约1400米,东西约750米,总面积约100万平方米。2016年和2019年,安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配合道路建设,对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目前已发掘总面积约5000平方米。 考古前沿 2020年04月17日 0 点赞 3539 阅读
2019全国十大考古终评入围: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 平粮台遗址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大连乡大朱庄村西南,于1980年发现并进行了发掘,是中国最早确认的史前城址之一。2014-2019年,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考古队重启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工作。经过数次系统发掘,揭露面积4000余平方米,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新发现和新认识。 考古前沿 2020年04月17日 4 点赞 3085 阅读
孙周勇: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出土口簧研究 石峁城址以“皇城台”为中心,内、外城以石砌城垣为周界,依山就势,坚固巍峨,是公元前第三千纪晚期东亚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址。2017~2018年,考古工作者在发掘皇城台门址及东北部护墙时,发现了一批骨质口簧及与其制作相关的遗物,考古背景清晰,共存器物丰富,是世界音乐史上的重要发现。作为常见于先秦文献的乐器,“簧”长期以来为考古学界忽视或不辨。 考古研究 2020年04月17日 6 点赞 3698 阅读